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赵正莉

西昌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儿84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42例)和对参照组(42例),分别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对比护理总有效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时间、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参照组(83.43%),P<0.05。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同时加快康复进程。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脑病;护理方法;临床效果

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为新生儿黄疸,临床特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黄染、胆红素上升,诱因与胆红素代谢异常存在相关性。据有关资料显示,新生儿黄疸为高胆红素血症,若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甚至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因此,此类患儿除了得到有效的治疗之外,护理工作不容忽视。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总结结果的同时将具体流程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儿84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42例)和参照组(42例)。研究组:男性、女性分别为31例、11例,最大日龄为18天,最小日龄为2天日龄均值为(9.33±1.24)天。黄疸类型:生理性黄疸30例,病理性黄疸12例。参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14例,最大日龄为19天,最小日龄为2天日龄均值为(9.47±1.36)天。黄疸类型:生理性黄疸32例,病理性黄疸10例。

研究组和参照组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儿的年龄、性别、黄疸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详情流程为:(1)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上报。(2)新生儿水分和营养供应要确保充足。(3)治疗期间要确保输液通畅。(4)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要立即调整。

研究组患儿则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流程为:(1)治疗护理。患儿治疗期间,需对是否对该药物过敏提前检测,无过敏反应明确后实施注射治疗。光疗期间,需控制温度和湿度,使用前需加强消毒。患儿治疗时要让头向一侧偏离,防止出现溢奶。另外,还需用黑布将患儿眼睛、肛门和会阴遮住。完成治疗后需加强患儿皮肤的清洁,并对胆红素指数及时检测[2]。(2)感染的护理。新生儿具有较差的抵抗力,会增加感染几率。实施护理操作时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这样可对皮肤感染和其他感染的发生有效预防。(3)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30分钟,护理人员需对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这样可对患儿肠胃蠕动造成刺激,使胆红素在患儿体内的肝肠循环降低,从而使胆红素水平下降。

1.3 评估指标及依据

观察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下降时间、住院天数。

显效: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至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无效: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和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S,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下降时间、住院天数)或计数资料(%,护理效果)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方法分别选择t检验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研究及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3.43%,P<0.05,如表1。

1:对比研究及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n,%

分组(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42)

30(71.43)

11(26.19)

1(2.38)

97.62

参照组(n=42)

25(59.52)

10(23.81)

7(16.67)

83.43

t值

4.9737

P值

<0.05

2.2 对比研究及参照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下降时间、住院天数

研究组患儿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下降时间为(10.50±1.28)d,住院天数为(5.23±4.42)d,参照组患儿应用基础护理,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下降时间为(13.26±2.37)d,住院天数为(8.40±4.66)d,对比后可知,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下降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t=6.6405,3.1986,P<0.05。

3 讨论

在新生儿疾病中新生儿黄疸较为常见,其不仅会在短时间内升高血液胆红素水平,同时会致使患儿出现以下特征,如:皮肤、巩膜和黏膜黄染。黄疸疾病存在诸多特点,如:较急的发病速度、病情发展速度较快,若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会对预后效果的提升造成影响[3]。黄疸患儿较易出现的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不仅会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同时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儿在治疗期间配合科学性护理措施可使其病情得以改善,预后效果也可显著提升,从而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儿分别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基础护理,研究发现,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基础护理更优。数据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血清胆红素下降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因为黄疸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同时会增加胆红素脑部的合并几率,损伤患儿神经功能的同时对其预后效果的提升有着不利影响。但是在治疗期间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使患儿病情得以改善,协助患儿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降低。经预防感染的护理,可在患儿治疗期间对细菌感染的发生有效预防。治疗护理可协助患儿将体内胆红素水平下降,对胆红素脑病发生情况得以改善。由此发现,通过病症诊断检测、疾病治疗和后期并发症的预防等几个方面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获取显著的临床疗效,较比实施基础护理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得,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同时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桂珍.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21-222.

[2]李燕.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8):177.

[3]李仙梅.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5):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