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药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要点分析

聂菲 文娟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的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全面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进行全面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前言

心绞痛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会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并情况[1]。此病不但病情复杂,同时发病较快,长时间的治疗会损伤患者的身心健康[2]。药物治疗为不稳定心绞痛主要治疗方式,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包括心理状体、生活环境、用药依从性等,将护理干预工作做好,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观察药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22±5.11)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2.93±4.9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包括:

(1)心理干预

患者因疾病特殊性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医院会因环境影响出现不良情绪,同时疾病多次发作,其烦躁、焦虑情绪会特别严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对其内心想法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其合理需求尽量满足,告知家属多多关心、陪伴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积极性。除此之外,将疾病治疗计划、症状、病因等详细的为患者作介绍,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提高,进而将恐惧心理消除。

(2)生活护理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稳定好病情后,告知患者可进行适当运动,但不可时间过长和强度过大,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给予睡眠障碍严重者促进睡眠药物。

(3)饮食干预

着重介绍禁烟酒的重要性,含糖、高胆固醇食物尽量少吃,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人喜好而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少食多餐。

(4)皮肤干预

针对皮下注射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采取注射方法为:左手拇指、示指提起腹部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越1cm,注射毕停留3--5s,可使药液基本扩散,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现,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针眼5-10分钟,可减轻腹壁皮下出血。

(5)排便护理

在便秘患者的神阙穴贴上含有大黄和蜂蜜的贴药,1次/天,使用4h后摘除;也可按摩大肠支沟穴和俞穴,3次/天,5min/次,使患者和家属学会按摩的方法,即中心点为肚脐眼,手掌搓热,顺时针按摩,告知患者不可用力排便,如有需要可使用开塞露。

1.3 观察指标

记录心绞痛发作指标(硝酸甘油用量、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性、护患沟通情况、护理及时性、护理方式规范性、护理内容针对性、护理全面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8.0分析,心绞痛发作指标、护理满意度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指标

心绞痛发作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绞痛发作指标(`x±s)

观察指标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值

P值

硝酸甘油用量(片/周)

3.11±1.16

5.29±1.21

4.87

<0.05

持续时间(min/次)

4.14±1.13

8.35±1.16

5.09

<0.05

发作次数(次/d)

1.42±0.33

2.87±0.26

4.68

<0.05

2.2 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护患沟通情况(92.16±2.15)分、护理及时性(90.12±3.35)分、护理方式规范性(90.55±2.26)分、护理内容针对性(88.68±2.23)分、护理内容全面性(89.66±2.32)分、护理有效性(92.35±2.27)分,对照组分别为(81.45±2.32)分、(80.53±2.25)分、(79.63±3.35)分、(78.53±1.15)分、(76.33±2.27)分、(80.95±2.28)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面护理计划包括排便护理、皮肤护理、饮食干预、生活护理、心理干预,不但内容丰富,且针对性非常强[4]。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寻找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采取个性化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并为患者营建舒适的病房环境,将其生理舒适度提升[5]。专业的饮食干预,可通过饮食来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将皮肤护理做好,可有效避免静脉穿刺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排便护理则是为患者介绍用力排便的不良影响,防止意外情况出现。总而言之,全面护理既有针对性,也全面性,对患者的特征、个体差异、疾病特征等全面考虑,继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心绞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对采取药物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服药量和发作持续时间,进而将护理满意度全面提升。所以,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捷.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综合护理管理的价值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5):736-738.

[2]王旭菲.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33):269-269.

[3]马佳.综合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27.

[4]王逢秋.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09-110.

[5]史小峰.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240-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