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药用药常识你知道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这些中药用药常识你知道多少

卿英

绵阳4O4医院 621000

在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发展与斗争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认识,逐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医学知识,中国的中医已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这是我国人民在长时间与疾病相互斗争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有着巨大的贡献,正是由于中草药物占据较大多事,使得记载药物的书籍被称为“本草”[1]。我们所说的中药即为中草药物,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特有的药物,可以按照药物的加工将其分为中成药物和中药材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1]。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明显的提高,人们对于中药的认识也越来越广泛。现将目前我国中药的基本用药知识总结如下。

在中药用药常识中存在着三大误区:

1.越贵的中药越补身体:有些人认为在中药中价钱越高越补身体,常常会不惜花费高价钱去买鹿茸、人参等补品,但是这些药物的功效未必很好,我们通常的进补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中药不应该以价钱的高低来分功效的好坏,最为关键的是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身的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加应该以滋补为主要的原则,选择不好的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2]

2.补品越多越好:人们通常会有这样一个概念“多吃一些补药,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防身”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冬季大量进食各种补品,会增加肝脏脾脏的负荷,使得身体处于疲惫的状态,长期以往下去消化器官会难以承受,从而导致消化系统紊乱[3]

3.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通常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禁忌。

1.中药的配伍禁忌,对于一些药物因一起服用可以产生相反的效果,使得二者的疗效下降严重者会引起毒副作用[4]

2.对于一些药物,孕妇需要避免食用,为了避免堕胎、流产、小儿畸形,孕妇在食用药物之后会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出现高热、寒战、破血祛瘀,因此相关的药物必须禁忌。

3.在服用药物的时候禁忌与一些食用共同服用,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服用药物时,减少干扰因素,以此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将其可以分为某种药物对应的禁忌以及在患者患有不同的病情条件下,用药的主要两个忌口。比如说前者人参与萝卜不可同服用,鳖甲和苋菜不可同时服用,甘草和鲢鱼不可同时使用,茯苓与醋不可一起食用。对于后者来说,如果患者患有慢性疾病需要禁忌生冷的事物,患者患有热性的疾病时在治疗期间应该禁忌辛辣、油腻的食物。患者患有皮肤类型的疾病时禁忌海鲜类、辛辣刺激、鹅肉的食物。

4.中药汤剂过夜禁止服用:因为中药中含有多种成分比如淀粉、糖类、维生素、氨基酸各种微量元素等,在熬煮的时候所有的成分溶解在汤里。一般服用的方法是在汤药温热的时候服用一半,5小时后在服用另一半,如果药物过夜或者放置时间过长,药物的疗效不但降低,同时会因为空气中的细菌污染,以及温度时间的影响使得汤药中的酶分解,细菌繁殖增加,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5.患者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不应该与糖一起服用:一些患者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会因为汤药较苦使得难以下咽因而加糖服用,有关研究显示,一些中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因为加糖之后,会降低口中的苦味同时也降低了药物的疗效。有专家研究显示,中药包括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够散,甘可以缓,酸可以收,苦能够涩,咸能够进入肾,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有些中药加了糖会改变苦味从而使得汤药的药性降低影响疗效的发挥。部分苦味药能刺激患者的末梢神经,反射性分泌患者的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此达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目的。如果这时在汤药里放糖,会掩盖汤药的苦味,使得失去健胃的疗效。除此之外,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较为复杂,糖特别是红糖中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中的蛋白质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部分化学反应,使得汤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变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我国的中医发展日趋影响了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因此为了满足人民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以及考虑自身身体的健康,必须要促进我国的中医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医用药常识的推广,加强对于中医用药的导的教育工作,提高人民对于用药的常识,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我国中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广人们对于中医用药常识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陶御风.中药服用小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16-12-30(004).

[2]阮存连,仇德安.中药常识山歌对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09):58.

[3]中药煎煮小常识[J].亚太传统医药,2006(07):44.

[4]夏万云.略谈有关中药的部分常识[J].科技资讯,2005(2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