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背景下面向中药学服务的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大健康背景下面向中药学服务的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探析

李成舰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随着大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更为密切相关,各个岗位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标准也随之提高。因此,如何培养新型中药学服务专业人才是当前高职中药学专业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几条大健康背景下面向中药学服务的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为广大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健康;中药学服务;高职;人才培养

前言

药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紧密联系,关系民生、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性、有效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而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是从事重要质量管理、仓储管理、用药指导、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是保障中药质量、用药安全及有效的重要力量[1]。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体制的不断改革,中药师已经不仅仅是“抓药”,而是以保障供应为主转变为质量保障与用药指导为主的中药学服务。但当前我国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更多的停留于传统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中药学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适当增加社会科学等相关课程对提高用药指导等中药学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大健康背景下面向中药学服务的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明确培养目标,充分突出专业特色

随着国家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培养中药流通领域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将成为我国中药学教育的主流[2]。因此,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不应是简单的增加临床方面课程,而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充分突出专业特色。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应面向中药流通领域,适应中药事业的发展需要,让中药学高职人才具有扎实的药理论知识、中药质量管理、仓储管理能力、用药指导及信息服务能力,保证中药能充分发挥保健、疾病预防,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中药质量保障与合理用药指导。同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中药的专业特色,善于将中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并将其作为实践方式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中药学服务能力。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保证中药质量、审核处方与调配中药,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搜集,不断提高中药学高职人才、公众水平,从而提高中药服务质量与服务体系[3]

2 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

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是我国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作为基本目标,与中药相关的医院、经营企业及不同的药方等进行合作,共同探讨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方法与培养模式[4]。(1)积极开展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医院、社会各大药方需要,以中药经营企业、医院和社区药房及近3年中药学高职专业毕业学生作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当前对于中药学高职人才的需求;深入分析、探讨大健康背景下执业药师大纲,并不断调整与改革。(2)完善课程体系。中药学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须基于临床,立足社会所需,并以中药学服务型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作为基础,根据中药流通领域相关标准、教学大纲要求等,严格执行三年制中药学高职专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院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5]。(3)专业人才培养。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必须以患者为基础,以校园企业合作作为载体,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法,充分发挥“厚人文强技能”中药学服务型优势,为我国不断输送专业型人才。既往研究表明: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后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依托,开发基于中药学、服务型的特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

3 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具有培养人才、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多项职能,而在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业的授业者,亦是社会道德与精神家园的坚守者,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培养及教学水平,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6]。(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教师能力、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人先正己,立业先修身”,均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教师在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与人才观;结合学校情况,积极开展师德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7]。(2)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情况积极开展教学,善于通过科学、系统、持续的培养,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为社会持续输送合格型人才。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协作精神与职业风险精神外,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能为我国持续输送中药学高职人才。(3)加强教学理论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因此,学校应结合学校情况,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进一步拓宽信息与人才的交流范围,善于要求知名教育家开展讲座,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陶冶情操

[8]

4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校企合作是学生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结合学校情况加深校企合作,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的合作,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为医院提供高科技人才,应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不仅能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亦可让学生熟悉企业的运行模式,能尽早步入社会。因此,学校与企业应加深合作,坚持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产学结合与工学结合的原则,制定联合办学协议,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9]。(2)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应结合企业情况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法,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不仅能体现高职高效专业教学特色,亦可体现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及运行特点,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毕后可进行短时间的试运行,并进行更改或调整。(3)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教师在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深校企合作能改变学校的教学局面,能加强中药的炮制、中药的鉴定、中药药剂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面与知识深度,亦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水平,让学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理论扎实与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队伍。(4)校企共同建立中药实训基地。已有研究表明[10],专业实训基地是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了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术鉴定等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中药实训基地,能打破单一的实验室格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实习场所,不断提高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医院、社会持续输送人才,亦可提高中药学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满足教学大纲需要,但是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与中药学服务能力,难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中药学服务的需要。中药学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合理的增加相关课程的社会,提高用药指导等服务能力,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充分突出专业特色、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丰富学生实践经验等,不断提高中药学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但是,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的学校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定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凯,蒋玲钰,张宏,张瑶.基于大健康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中医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6(2):274-275.

[2]陈群,侯广宇,张伟亚,徐广忠,周光娇.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39-40.

[3]陶丽,许正新.以大健康产业为契机培养临床思维与信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药学人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2):24-26.

[4]王欣然,姚文兵.“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06):729-733.

[5]王小莹,张晗,庄朋伟,等.基于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药药理学第二课堂设计与实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3):226-228.

[6]李晓华,贡济宇,黄晓巍,等.高校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4):653-655.

[7]王艳,查穹,韩桂香△.服务于高职中药专业教学的中药材信息库建设探索与实践[J].西部中医药,2017,30(3):66-69.

[8]王霞.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走“健康中国”之路-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名誉主任孙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8):6-8.

[9]王振萍,张丽梅.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医护理健康促进作用与服务模式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7,10(9):69-72.

[10]万晓阳,韩颖,石振薇,等.新常态背景下闭环式健康管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11):1388-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