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陈扬眉 郑彩霞 尤惠琴 李普明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 3626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于手术室麻醉护理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参照组(37例),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开展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同时提升患者诊疗体验,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麻醉;手术室护理;循证护理

麻醉是现今绝大部分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因而麻醉护理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1],伴随麻醉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各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应用于手术诊疗中,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躯体疼痛情况。但因患者机体耐受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麻醉风险不一,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我院近年来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开展了循证护理干预,现结合部分手术病例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男41例,女33例,年龄26~68岁,平均(45.62±3.48)岁。根据患者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参照组(3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手术要求完善手术相关器械物品、手术室等的准备工作,于术前1天进行手术麻醉宣教工作,术前30min左右将患者安全接入手术室,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后,再次和患者介绍麻醉及手术具体流程,协助患者于手术台上采取适宜体位,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工作,做好术中补液、麻醉药物补充、生命体征监护等护理,同时完善处理围术期突发事件,手术完毕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室,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1.2.2、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纳入麻醉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由手术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完善循证护理培训,由组长进行循证护理相关要求、要点、标准等的介绍,明确循证护理的具体流程。

②术前准备:术前循证护理小组的护理人员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术前查房,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掌握患者具体病变情况及机体耐受能力,开展组间会议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循证护理方案,循证小组组长将具体护理工作的内容及责任细分至个人。术前完善手术物品器械及手术室的准备,术前30min调节手术室内的温湿度确保适宜,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核对患者信息同时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就麻醉的方式、体位、效果等进行再次介绍。

③术中护理:手术开始后,保持安静,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工作,术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输液速度及麻醉药物推注速度的调节,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处理稳定状态。

④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根据具体术后麻醉镇痛需求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用无菌纱布沾取温生理盐水进行血迹的擦拭,穿好衣物后安全转移至轮床,盖好手术被安全送回病室。术后完善生命体征监护,同时对留置镇痛泵的患者进行使用指导。

1.3、观察指标

1.3.1、麻醉效果评定[2]:对两组患者手术完毕后的6h、12h、24h、48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

1.3.2、护理满意度评定: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由每位患者独立完成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定,分为满意、尚可、不满意三个维度,总体满意率=满意率+尚可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分 `x±s)

组别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

观察组/37

4.26±1.23

3.10±0.84

2.05±0.67

1.85±0.71

参照组/37

5.34±1.56

4.31±1.07

3.39±0.94

1.97±0.82

t

4.219

5.058

4.057

0.336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100%,参照组为89.19%,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例 %)

组别

满意

尚可

不满意

总体满意率

观察组/37

29(78.38)

8(21.62)

0(0.00)

37(100.00)

参照组/37

18(48.65)

15(40.54)

4(10.81)

33(89.19)

c2

4.507

P

<0.05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麻醉护理是基于麻醉学及手术室护理的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护理内容,现今应用于手术中的麻醉方式较多,须根据患者具体病变情况、手术类型进行选择,因而麻醉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均较高。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个体化病变情况及需求为基础,结合规范化的护理方式,明确护理风险,拟定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现护理服务开展的科学性及高效性[3]。本次研究在观察组手术患者的麻醉护理中开展了循证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术后24h内患者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短于疼痛情况,同时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达100%,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麻醉护理服务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疼痛情况,缓解围术期躯体负担,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少兴,梁敏.手术室麻醉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2): 139,147.

[2]唐艳花.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6):102-104,107.

[3]秦雪芳,顾君芳,韩静红,等.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患者对其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