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郑湘川

湖南省耒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421800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子痫前期23例,记为A组,轻度子痫前期26例,记为B组,单纯高血压37例,记为C组,另回顾性分析84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记为D组。对比不同组别凝血指标。结果 四组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III(AT-III)、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PT远短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短于C组、D组(P<0.05),C组远短于D组(P<0.05);A组APTT远长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长于C组、D组(P<0.05),C组远长于D组(P<0.05);A组AT-III远低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低于C组、D组(P<0.05),C组远低于D组(P<0.05);A组FDP、DD远高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高于C组、D组(P<0.05),C组远高于D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凝血功能指标对病情判断可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凝血指标

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缩血管与舒血管因子失衡,造成全身性小动脉痉挛,显著影响脏器功能与灌流量,给妊娠结局造成严重影响[1]。该类患者通常存在外周血小板聚集与破坏问题,凝血功能可能受到损伤。本次研究将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与84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子痫前期23例,记为A组,轻度子痫前期26例,记为B组,单纯高血压37例,记为C组,另回顾性分析84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记为D组。入选患者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中诊断标准[2],单胎宫内妊娠,均未接受过降压、抗凝治疗,排除合并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妊娠前高血压、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A组年龄21至41岁,平均(30.6±4.2)岁,孕周31至37w,平均(33.9±2.4)w;B组年龄21至40岁,平均(30.5±4.1)岁,孕周31至38w,平均(33.9±2.5)w;C组年龄20至41岁,平均(30.2±4.1)岁,孕周32至37w,平均(33.9±1.8)w;D组年龄20至42岁,平均(30.7±4.1)岁,孕周31至38w,平均(33.9±2.5)w。四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与研究指标

对比不同组别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III(AT-III)、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在研究对象空腹时抽取4ml肘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德国兰波CA-6000)PT、APTT,使用发色底物法、反向间接血凝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T-III、FDP、DD。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21.0,两组间计量资料(5dcbf997d0023_html_fa3d4098a026e2b4.gif ±s)使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5dcbf997d0023_html_fa3d4098a026e2b4.gif ±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四组PT、AT-III、APTT、FDP、DD具有明显差异(P<0.05),A组PT远短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短于C组、D组(P<0.05),C组远短于D组(P<0.05);A组APTT远长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长于C组、D组(P<0.05),C组远长于D组(P<0.05);A组AT-III远低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低于C组、D组(P<0.05),C组远低于D组(P<0.05);A组FDP、DD远高于B组、C组、D组(P<0.05),B组远高于C组、D组(P<0.05),C组远高于D组(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

PT(s)

AT-III(g/L)

APTT(s)

FDP(mg/L)

DD(μg/L)

A组

23

7.98±1.24

268.54±36.57

38.64±3.12

29.67±2.43

0.86±0.21

B组

26

9.37±0.82a

279.64±28.47a

34.24±4.35a

25.34±2.19a

0.63±0.10a

C组

37

11.29±0.58ab

286.19±29.06ab

32.84±2.31ab

20.75±3.76ab

0.43±0.11ab

D组

84

13.06±0.64abc

296.35±32.15abc

29.63±5.13abc

13.06±2.54abc

0.18±0.05abc

F

347.741

5.504

29.469

288.045

306.979

P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表 1 对比不同组别凝血指标(
5dcbf997d0023_html_fa3d4098a026e2b4.gif ±s)

注:与A组相比,aP<0.05,与B组相比,bP<0.05,与C组相比,cP<0.05。

3.讨论

在正常妊娠期间,机体凝血与抗凝协同处于平衡状态,维持机体中血液正常流动,且妊娠12w后凝血因子将增加,血小板减少,血液适度高凝,保证产后迅速止血、清除血栓,促进子宫内膜再生[3]。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动态平衡被打破,生成血栓,且面临着更高的产后出血风险,严重威胁母婴安全[4]

本次研究显示,D组凝血功能优于C组,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凝血功能越差。PT即为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血浆凝固时间,时间过长提示为异常表达,时间过短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AT-III可将机体的抗凝系统功能反映出来,升高通常不会导致病理学结果,减少则多见于血液凝固性升高类疾病。APTT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过长提示为纤溶亢进。FDP是在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分解后的产物,其水平过高表明机体处于纤溶亢进状态。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分解生成的,可反应出机体的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在妊娠产妇的临床检查中要加强对凝血功能指标的监测,警惕高血压风险,尽早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综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凝血功能指标对病情判断可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华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266-268.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10):206-213.

[3]周三琴. 妊娠高血压疾病纤溶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8):1009-1011.

[4]叶智良, 邝绍钧, 杨晓明,等. 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 医学综述, 2016, 22(11):2215-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