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丁螺环酮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观察

董占锋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丁螺环酮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强迫症的患者64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氟伏沙明进行治疗的单一组,一组为采取丁螺环酮联合氟伏沙明进行治疗的联合组,每组各32例。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单一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对患有强迫症的患者采取丁螺环酮与氟伏沙明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供临床推广。

【关键词】丁螺环酮;氟伏沙明;强迫症;临床价值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属于精神心理疾病[1],其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在临床治疗上,常出现治疗依从性差,效果不佳的情况,影响社会的安定和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该疾病易使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一直是精神科临床上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药物对比为方式,选取我院的64例强迫症患者进行分析丁螺环酮联合氟伏沙明对该疾病的临床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强迫症的患者6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分组对比,一组为采取氟伏沙明进行治疗的单一组,一组为采取丁螺环酮联合氟伏沙明进行治疗的联合组,每组各32例。单一组:女性患者15名,男性患者17名,年龄最小18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为(24.78±3.22)岁,病龄最短2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龄为(8.72±4.33)个月;联合组:女性患者13名,男性患者19名,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为(25.08±2.42)岁,病龄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龄为(7.923±2.0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后,得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单一组:取氟伏沙明(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8921)治疗,初始剂量50mg/d,剂量范 围100~300mg/d。

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螺环酮[2](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199)治疗,起始剂量为 15 mg/d,第2周加至剂量范围30mg/d。

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为一个月。

注意:治疗期间不得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1.3判定指标

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失眠等。

焦虑评分采取SAS评价量表进行判定,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证明焦虑情况越严重。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63%;单一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50%;差异显著,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联合组

32

19

10

3

29(90.63)

单一组

32

11

9

12

20(62.50)

X2

7.053

P

0.008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发生口干患者1名,发生失眠患者1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单一组:发生恶心呕吐患者3名,发生口干患者2名,发生失眠患者3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差异显著,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见下表2。

表 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n

恶心呕吐

口干

失眠

发生率

联合组

32

0

1

1

2(6.25)

单一组

32

3

2

3

8(25.00)

X2

4.267

P

0.039

2.3 治疗前、后的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的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焦虑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差异显著,见下表3。

表3 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联合组

32

87.68±2.33

56.45±2.12

单一组

32

88.78±3.23

68.78±3.42

T

1.562

17.334

P

0.123

0.000

3讨论

强迫症又称强迫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内 5-TH功能异常有关,需要进行精神和心理的同时治疗[3-4],由于该疾病漫长的治疗过程,加上患者的不依从心理,导致了治疗难度增大,在临床上,精神上主要选取药物治疗,心理上选择护理干预,而在药物治疗上,主要以治疗效果好,副作用低的药物为主,本文中氟伏沙明是常见的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的药物,有镇静作用,药效吸收快,但是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丁螺环酮是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是5-TH1A受体部分激动剂,主要用于抗焦虑治疗,对SSRIs类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本文中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结果为: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的对比上均为联合组优于单一组,说明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相比单一药物使用更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患有强迫症的患者采取丁螺环酮与氟伏沙明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供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俊,李凌江,季建林等.强迫障碍诊疗概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4):308-319.

[2]何敏,白菁,王艳涛等.氟伏沙明对比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的 Meta 分析[J].中国药 房,2013,24(28):2620-2623.

[3]罗世芳,曾德志,王兵华,等.丁螺环酮对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增效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39-1640

[4]张婧,侯钢.丁螺环酮在精神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3(6):4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