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研究 ;

林玉华 刘绪鑫 田旭 殷曼任 赵林海 朱丹

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环孢素A和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4例)。对照组给予雄激素、全反式维甲酸或小剂量化疗、干扰素等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环孢素A治疗,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维持3~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效率78.57%(11/14),对照组总效率46.15%(6/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经症状治疗后好转,大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无相关死亡。结论:沙利度胺、环孢素A和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沙利度胺;环孢素A;亚砷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e syndromes,MDS)是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并有血细胞质、量异常及高风险发展成急性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造血干细胞病。治疗MDS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因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下降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4月采用沙利度胺、环孢素A(CsA)及亚砷酸联合治疗方案治疗MDSl4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其中治疗者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35~71岁,平均48.4岁。根据血液病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证实了诊断。FAB诊断分型标准为:难治性贫血(RA)14例,环状颗粒细胞增生性难治性贫血(RAS)5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生(RAEB)7例,难治性贫血伴早幼粒细胞增多症(RAEB T)1例,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感染并发症。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2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组采用雄激素、全反式维甲酸或小剂量化疗和干扰素治疗6个月,治疗组给予环孢素A初始剂量5.0mg/kg。d)口服3个月后,维持剂量为2.5~5 m(kg)中剂量3 mg/kg(kg d);沙利度胺初始剂量为100MVD,睡前50周,剂量增加至50/100~200,维持剂量为100~200。静脉注射C3g/d,每周5次,休息2周,连续4周。所有药物均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选择,维持3~6个月。

1.3每天观察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每周至少进行1次血液检查,每4~6周对骨髓进行复查1次,如若发生不良反应停止用药,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压的变化。

1.4根据MDS国际工作组(IWG)标准评价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血液改善(HI)和无效(NR)。CR:血红蛋白>110 g/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大于1.5×109/L,血小板大于100×109/L,无病理造血至少8周。PR:符合CR标准,但骨髓细胞学仍有异常造血。HI:观察红细胞的变化,如Hb<110/治疗前,血红蛋白在无红细胞的情况下增加至少20或更多。红细胞计数(100%)被确定为主要反应(MAR),如增加10~20 g/L或减少红细胞输注至50%以上(次要反应,miR),未达到miR,作为NR;观察粒细胞数目,如治疗前,ANC<1.5 109 109,治疗增加。超过100%或增加超过109×/ 109,治疗前<100×109/L,治疗后绝对值增加超过30×109/L mar,增加>10×109/L,<30×10’/L为miR。如果从一系列MiR中获得三条细胞,它们可以被评估为HI,有效= CR+PR+HI;无效=疾病稳定性+疾病进展/转化为白血病。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数据与SITS 2试验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组14例,CR2例(14.29%),PR4例(28.57%),H15例(35.71%),NR3例(21.43%),总有效率78.57%,对照组13例,PR2例(15.38%),H14例(30.77%),NR7例(53.85%),总有效率为53.8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5dbbbd638e89f_html_2e3ba66c9823d1b9.png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应用CsA后,1例轻度肾功能不全,CsA减少后恢复正常,沙利度胺200mg/D不良反应轻微,其中3例有全身性皮肤丘疹和瘙痒,1例嗜睡和便秘明显,经沙利度胺治疗后均降至100~150,Ng/D改善症状,亚砷酸盐的主要副作用为轻度腹胀、腹泻不良和可逆性,白细胞减少。少见,肝功能不全3例,水钠潴留2例,经症状治疗后好转,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没有治疗相关的死亡。

3讨论

MDS是一种起源于髓系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造血功能低下,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果表明,随着MDS的进展和急性白血病的转化,以细胞免疫为主的Thl细胞数量减少。据报道,在一些MDS患者中,在B细胞免疫异常中发现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病、低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抗人球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和其他自身抗体。目前,免疫机制异常在MD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了以下依据:(1)MDS患者T细胞活化;(2)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体外抑制CFU GM和CFU E的生长;(3)CFU细胞与CFU细胞联合应用可提高细胞的集落生成率;(4)患者受体细胞的13链可变区,基因分析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其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有限;10%或更多的MDS患者合并免疫性疾病;一些MDS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诱导细胞分化和成熟,恢复造血功能,抑制细胞凋亡,消除异常克隆是治疗的关键,沙利度胺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沙利度胺治疗MDS的机制是调节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的生成,通过调节基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改善血细胞计数,C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通过抑制TNF、IFN.1等造血负性调节因子介导的T细胞活化和细胞凋亡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CsA可显著促进MDS患者8期CFU GM和CFU E的增殖。研究报告显示,与CsA联合治疗MDS可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血象,消除异常造血,消除异常染色体,改善血液学,在60%到80%之间,与常规化疗不同。目前,在美国,FDA已经确认了一系列试验为MDS。另一项研究表明,联合沙利度胺可通过促进互补性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正常细胞生长,抑制异常克隆。

用沙利度胺、环孢素A治疗MDSL4例,结果表明,患者耐受性良好,主要副作用为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治疗后总有效率78.57%(11/14),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46.15%(6/13),差异有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沙利度胺联合CsA和亚砷酸治疗MDS是有效的,但病例数量有限。

参考文献:

[1]陈书长.低危MDS的治疗进展.癌症进展杂志,2005,3(3):282-286.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259-263.

[3]吴凌云,李晓,浦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免疫治疗进展.薪医学,2006,37(4):258—260.

[4]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等.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6.1094.

[5] 管梅.环孢索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11(6):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