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 ;

1王素美 2 栾俊霞

1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 内分泌 271000 2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 妇产科 271000

摘要:产后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受产妇年龄偏高、剖宫产率增高以及产后哺乳条件反射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后缺乳的发病率逐年递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婴儿的成长。因此,对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按摩可补益气血、疏肝解郁、通肝下乳。基于此,为探讨健脾通络催乳法对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例运用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病例,疗效显著,证实健脾通络催乳法有效增加乳汁分泌,明显改善缺乳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缺乳;健脾通络催乳法;

正常情况下.产后3天.受胎盘激素的影响,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初始乳汁质稀量少、色淡黄,然后逐渐增多、色白。如3天后或半个月内乳汁分泌不足或全无,即为“产后缺乳”。“产后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产妇比例的20%~30%,尤其是近几年来,受产妇年龄偏高、剖宫产率增高以及产后哺乳条件反射等诸多因素影啊,产后缺乳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升[1]。产后缺乳,产妇通常配合其他代乳品,殊不知,母乳是任何其他代乳品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婴儿吸吮乳汁可刺激产妇子宫收缩进而减少产后出血及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几率[2]。因此对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理论认为,血乳同源,乳汁乃由精血所化生。产后缺乳主要是气血生化不足不能生乳,或肝气郁结,乳汁阻滞所致,如气血虚弱证和肝气郁结证。乳汁分泌与经络脏腑相关,调节气机是乳汁分泌问题的关键。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调理脏腑机能的目的。西医理论认为,穴位按摩特定穴位能促进大量的催乳素和缩宫素分泌,催乳素具有促使乳汁产生及分泌的作用团,缩宫素则能间接促进乳汁排出叫,其通过收缩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并与催乳素作用形成泌乳反射,加快乳汁从腺泡、小乳导管进人输乳导管再从乳窦排出,进而促成乳汁排出。

鉴于此,为探讨临床中使用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98例运用中医按摩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病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8例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住院的产妇,经妇产科确诊为产后缺乳或乳汁分泌甚少,年龄在23-34岁间,皆为初产产妇,均无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无肝肾脏等疾病,适宜哺乳,没有其他影啊因素。

1.2诊断标准疾病诊断:临床上产妇在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是乳汁量少,不能完全满足婴儿喂养需要。

证型诊断:产后乳少或乳汁清稀色黄,乳房柔软,无乳胀,面色无光,心悸头晕,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

1.3治疗方法 将9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1.3治疗方法将9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中药口服等常规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49例患者,应用健脾通络催乳法。健脾通络催乳法手法为:从产妇产后2h开始取半卧位,术者双手推揉产妇双侧乳房各3rnin,然后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或掌根从乳房根部乳晕做环形按摩,力度以产妇不出现疼痛为宜;然后取膻中、合谷、少泽、肩井进行点揉刺激;左手手掌托住乳房轻轻振抖,右手四指分开呈梳子状,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轻拉约3~5min;此法24h内穴位按摩3次,再于48h和72h各实施一次,连施5天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依据临床指标,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采血,测定血清泌乳素(PRL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产妇的PRL变化情况。

1.5疗效标准治疗后,泌乳量的改善程度可以量化评分为三种形式。痊愈:2分,即疗后乳房饱满,明显胀痛感,乳汁分泌正常,能完全满足婴儿需求,不需使用任何代乳品,缺乳症状完全消失;有效:1分,即乳房有轻度胀痛感,乳汁分泌增多,能满足婴儿2/3的需求量,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0分,即治疗前后乳汁分泌无明显变化,症状无明显改善。

2结果

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果如下:

2.1治疗前后PRL含量变化情况比较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PRL含量比较(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81.53士130.64 287.76士125.30

治疗组 286.75士129.63 399.75士152.36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P>0.05,从统计学上看,无显著差异;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看,P<0.05。

由表1可见:证明治疗组在分泌血清PRL上有明显优势,疗效显著。

2.2综合疗效观察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之泌乳量评分与疗效比较〔n (%)〕

组别

泌乳量评分(例)

疗效(例)

总有效率

0分

1分

2分

痊愈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22

25

2

11

14

24

51.02

治疗组

8

25

16

23

18

8

83.67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疗效相比较,P <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共计49例患者,治愈23人,好转18人,未愈8人,总有效率为83.67%;而观察组也是49例患者,治愈11人,好转14人,未愈24人,总有效率为51.02%,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两样本资料的等级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的疗效。

3讨论

3.1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缺乳的医理分析 乳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增强婴儿免疫力,促进婴儿成长发育“产后缺乳”即产褥期内乳汁分泌极少,甚或无乳。中医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气血源于脾胃水谷精华,气血充沛则乳汁充盈。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气调达则乳道通畅。清代《傅青主女科》曾书:“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者也,谁知是气与血之两涸乎!夫乳乃气血之所化而成者,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化乳汁”。由此可见,缺乳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是平素体弱,胃气不足,疲劳伤气或产期失血过多从而导致气血不足,脾胃不能产生足够的乳汁;二是产期、产后精神紧张,情志忧郁,进而肝脾不合、气机郁滞、乳行不畅;三是孕妇产前多食肥甘厚味,体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乳房脂肪增多,产后堵塞乳管以致乳汁不下。即补益气血、健脾通络、疏肝解郁是通络下乳的根源,健脾通络催乳法可促进补益气血,尤其是膻中,位于胸中两乳之间,是八会穴之气会,按摩之可调理气机、行气活血,为通乳之要穴;乳根为足阳明经穴,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按摩之可调经活血、疏通水液,两穴相配,相得益彰。揉乳旁、乳根调理局部气血;抓揉乳房顺畅局部气血,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开通乳管[3]。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按摩少泽穴可以补益气血、促进生乳、活络通乳。此外,小肠与心互为表里,心主血脉,乳血同源,按摩少泽穴具有清心开窍、通经脉、养气血的功效,从而促进生乳和排乳。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使乳络得以疏通对乳房血液的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可减少乳房胀痛感,并刺激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从而增强产妇的喂养自信心[4-5]。笔者根据以上医理采用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产后缺乳。

3.2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缺乳的疗效分析通过为期一年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产后缺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高,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尤其是产后缺乳一周内采取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更好,因此,产后缺乳者应尽早采取措施,以免贻误病情。

3.3健脾通络催乳法治疗缺乳的安全性评价 98例产妇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无异常,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过敏症状,而且通过对全部产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追踪调查,证明产妇的身体情况与婴儿的发育情况都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健脾通络催乳法对产后缺乳具有显著疗效,能实现健脾益气、补益气血、通络下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50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36.

[2]张娅如.通乳丹治疗产后缺乳6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12);72.

[3]陈佳,赵运,曹静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40例[J].陕西中医,2013,(34):42.

[4]许敏,邹容,杨志超,等.催乳方联合穴位、乳房按摩对初产妇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的影响.现代医学,2017(10):1471-1474.

[5]申晓晨.手法催乳配合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