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分秘籍5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2
/ 5

高考语文高分秘籍

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一)散文的阅读:
    1.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征 :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3.阅读要领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二)小说的阅读
    1.明确概念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 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 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2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4)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作 文(60分)
    高分口诀:  审准题  有亮点  卷面美
    一.高考作文的基本类型:
    (1)命题作文    (2)话题作文     (3)题意作文     (4)材料作文
    二.高考作文的写作< p>>要领:
    第一:  审题与立意---------口诀: 抱着话题打滚
    第二:  定体与构篇---------口诀: 选择最擅长的文体
    第三:  突破与升格---------口诀: 要有若干亮点
    ●第一步  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
    (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
    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二)命题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如"安"(05北京)、"愿景"(06天津)、"谈意气"(06湖南)等等,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 "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今年花胜去年红"(05年辽宁)等,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雕琢心中的天使"(06广东)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广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05年"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
    (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
    材料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
    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在写法上,以往的材料作文很容易套用"三段论"、"四步法"。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联系材料、归结材料几乎成了这类作文固定的写作模式(并不是说这种模式完全要不得,作为基础训练它是可以的,但在选拔考试中,这种模式作文肯定占不了什么优势)。而话题式材料作文,除了明确限定性内容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完全可以从简审题,突破传统材料作文所形成的种种程式,在它为同学们提供的最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大胆地发表对事物的高见,不拘一格地写出社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写出自己的最精彩的故事。
    ●第二步: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一)话题作文的立意(中心观点的确立):
    话题作文的立意应考虑的几个方向:一是使要话题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加具体;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易于深化;一是使话题要表达的主题更为新颖。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话题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⑴:词语型话题(包括独词类,偏正短语类)的立意:
    词语型话题,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对话题采用"前添加,后添加,中间添加"的办法(添加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或添加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宽题走窄",使话题更具体明确,或把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如:话题"脸"(05江西)
    ■扩展为短语:妈妈的脸,孔繁森的脸,曹操的脸;城市的脸,中国的脸,地球的脸;美化脸部,化装脸部;美丽的脸,丑陋的脸。
&nbsp;   ■扩展为句子:我希望有一张天使的脸;笑容,写在脸上;三国史是一部"脸"史;请你收起伪善的脸;改革开放的成果展露在人们的脸上。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需要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更需要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应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双方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可以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一来,思路展开了,理解话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立意也就出来了。
    ⑵:句子型话题(包括主谓短语类,动宾短语类)的立意
    句子型话题,其本身就是中心论点,但任须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六种成分具体化,从而列举出不同的立意。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对象的角度添加:
    谁雕琢心中的天使?添加主语或通过添加不同的类属定语细化主语----(我,妈妈,孔子,丛飞,巴金,李白---------)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原因的角度添加:
    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个层面的原因状语---因为(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而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添加:
    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给谓语"雕琢"添加各种的方式状语---(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雕琢心中的天使
    ■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什么样的天使?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添加定语---雕琢心中(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的天使
    ■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添加:
    雕琢心中的天使就会怎么样?在话题后面添加词语或句子---雕琢心中的天使(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
    ⑶:关系型话题的立意:
    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3)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一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 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③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 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 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⑴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⑵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分论点的表述: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第三步   确定文体与构篇
    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文体要固定;文体特征要鲜明,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如何确定文体体和如何选择全文结构见后面10篇例文)。 
    ●第四步  扣住话题(题目),写出亮点
    1、美化标题--绚丽彩虹亮人眼:切忌无标题或以话题为标题。题目要出新: 1.揭示主题;2.反映内
    容;3. 巧用修辞; 4.化用名句;5.借用歌曲;6.妙用符号;7.呼告抒情
    2、巧妙开头--入目即感满眼春:切忌抄原材料。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3、注重形式--巧持彩练当空舞: 写好每一段的首句,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4、扮靓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多使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用情感。
    5、扣住话题--任你东南西北风:话题出现频率要高。话题在正文中要经常出现,尤其是开头结尾,以免有套题、偏题、脱题的嫌疑。不要擅自将话题改变为其近义词,,如将"纪念"改为"怀
    念".将"感动"变为"激动"或感激",将"困扰乱"变为"困难"或"困境"。在写作的过程中,至始
    至终要回视话题,以免走题 。如果.写了一半甚至写完了,发现自己走题了一般不要重来(时间不够,又影响
    卷面),加一些含有话题中词语的句子即可,特别是在结尾一段。记住:
    高考作文得分高,审准文题最重要。立意前后加词语,开篇点题是诀窍。
    走进历史及名人,文化积淀露一招。借鉴当年新材料,移花接木扣得巧。
    排比比喻及对比,句式灵活一类招。文体明显结构好,频频扣题积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