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 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1
/ 1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


  
  基于地图叠加,绘制出马岗最有价值的宗教信仰建筑的综合分布图,即精神与信仰安全格局(图5a,b)。保护和完善这些关键性的宗教信仰建筑,对于构建马岗草根信仰和道德规范、对建设和谐的社会至关重要。

20073196103629.jpg
图5a 马岗村的宗教信仰场所分析

20073196103902.jpg
图5b 马岗村的宗教信仰安全格局

2.4 街道网络和社区联系:在马岗,家庭和个人通过人行道、小巷产生密切的联系。这些街道网络同样与社会活动场所和宗教场所紧密联系,使村民很方便地进行各种活动。那些使用频率最高的街道必须给予保留,以保证社区内部高度的可达性和连通性。在村落被重新整合到新的城市肌理中后,这些原有的街道网络和联系性可以使历史和场所感延续,并给新城区带来活力。

  这些道路网络现在正面临着开发的挑战。与村落不成比例的大马路已经被规划并正在施工,而人行道也面临着被拓宽的危险,随之而来的则是路两旁老房子和历史建筑的拆除。马岗内部联系的街道网络正在被增加的交通流和道路建设工程所摧毁。

  对街道网络的评估基于以下的准则:与马岗自然景观布局的联系;与具有较高价值的开放空间和宗教建筑的联系;视觉质量。

  基于地图叠加技术,绘制出马岗最具价值的街道和巷道分布图,即社区联系安全格局(图6a,b)。保护和改进这些关键性街道和巷道,对于保持马岗的活力至关重要。

2.5 民居和单体建筑与文化认同及特色:马岗是一个由不同年代、不同形态、及不同功能的建筑所构成的嵌合体。其中的一些建筑对保存村落的文化认同感、视觉感知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因此判别和小心地保护这些关键性建筑非常重要。这些传统的建筑通常带有自己的院落,而且只有1~2层。而很多新建的建筑则达到了4层或更高,而且毫无个性和特色。
  
  对马岗村重要建筑的评价基于以下的准则: 与传统乡土建筑相协调的物质形态;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建筑质量。

  基于地图叠加方法,绘制出马岗最有价值的民居建筑分布图,即建筑风格与特色安全格局(图7a,b)。保护和完善这些关键性的民居建筑,对保持马岗在视觉上的整体性和文化上的真实信至关重要。

  将上述各种单一景观安全格局进行综合叠加后,便形成综合景观安全格局,它将决定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图8a,b)。

20073196103557.jpg
图7a 马岗村的民居建筑分析

20073196104188.jpg
图7b 马岗村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安全格局

20073196104726.jpg
图8a 马岗村综合景观安全格局
20073196105444.jpg
图8b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不可建设区和可建设区

3. 规划过程:延续马岗生命的规划战略——网络和拼贴

  为了满足新城区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又能让马岗的生命延续和保持活力,规划采用以下两种战略:

3.1 网络化
  
  把上述各种针对单一景观过程和功能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保护和利用格局,用以维护马岗的生态、文化、信仰和社会过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个景观网络是保护马岗生命的底线,它不仅可以保持马岗的整体性,而且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完整体验的线路,包括建立步行空间网络,自行车旅游网络、环境解说系统、历史文化和环境教育系统等。它是联系历史和未来的纽带——古老村落和城市新区或新农村,土地和人民,原住居民和新移民(图9a,b)。

20073196105817.jpg
图9a 网络化:民俗网络
20073196105693.jpg

图9b 网络化:步行与自行车游憩网络

  网络化过程以相关性为原则。所谓相关性包含三个方面:
  地理相关(空间相关):在空间上相邻、相近或在同一条线和同一区域内的景观元素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连续的整体步行和休憩网络;
  历史相关(时间相关):以时间为纽带,将属于同一、或相邻时间段的景观元素联系在一起,或根据发生的时间序列,将景观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历史文化教育网络;
  内容相关(功能和意义相关):根据功能和过程,如宗教信仰功能,“风水”功能,交流和聚会功能,将一些关键的景观元素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独特的体验网络。

3.2 拼贴与补缀
  
  与习惯的城市开发方法不同,不采用把整个村落拆除的方式,也不是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的成片保护方式,而是用拼贴和补缀的方法。以上述景观安全格局为骨架,再保留其结构和过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引入新的景观和开发建设。即在“旧骨”上长出“新肉”,用中国古代阴阳家的说法叫“返气纳骨”, 从而使村落的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也使新的城市或新农村从其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场地精神,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之生命。
  
  按照景观安全格局途径进行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人们完全可能在原马岗村落的基地上,发展出一个具有非凡活力的新城或新村。这种方法保护和整合了原有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同时创造了一个具备生态良好、历史延续、文化特色和认同感鲜明的和谐新社区(图10a,b)。

20073196106636.jpg
图10a1 拼贴:重点地段局部设计

20073196106659.jpg
图10a2 拼贴:马岗村总体规划平面

20073196106945.jpg
图10b 拼贴:重点地段设计举例

4. 结语

  广大乡村是中华大地生态与文化生命系统的基本细胞,每一个这样的细胞都与中国大地上的山水格局和自然过程紧密相连,是国土生态安全网络的基本单元;也正因为这种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也使大地充满了文化含义,大至龙山龙脉,江河湖海,小至一石一木,一田一池,无不意味深长;分布于中国乡村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中国草根信仰的基础,是每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旧的村落不应被彻底铲平,也不应完全被城市化,当然也绝非完全保留或自生自灭,而是有机的再生;这种再生依赖于建立一种景观安全格局,通过这种关键性的景观格局来使村

  落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生命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所以,景观安全格局是一种历史和未来的桥梁,是新生与旧体的脐带,也是自然与人文的纽带,更是通向新和谐社会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1995.
[2] Yu, K-J, 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odel i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