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协同远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模与实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07
/ 3
摘 要 论文设计了一种计算机支持的业务协同远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对现代项目管理业务协同信息模型的分析,阐述了群体协作系统模型、业务协同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同步机制与群组通信机制,使用统一建模方法设计了系统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给出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和用例模型。

关键词 项目管理;业务协同信息模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建模

1 业务协同项目管理模型

1.1 协同管理结构模型

业务协同管理是由一系列组织机构(包括组织机构中的人)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循序进行的一系列信息传递或交换的过程[1,2,3,4]。这些组织机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过程可以用带权有向图(DAG)来描述,组织机构映射为DAG的节点N={n1,n2,…,ns},过程映射为节点间的连接弧,连接弧的方向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而传递的信息为连接弧的权值。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定义:

①节点状态函数State(n):对于任意n∈N,如果State(n)=1,则节点处于在线状态;如果State(n)=0,则节点处于离线状态。②信息传递函数TransInfo(a,T):对于任意a=(n1,n2)∈A,如果T=1,则从节点n1向节点n2同步传递;如果T=0,则从节点n1向节点n2异步传递。③信息传递规则:a.当State(n)=0时:设置T=0,采用异步传送方式,即TransInfo(a,0);b.当State(n)=1时:设置T=1,采用同步传送方式,即TransInfo(a,1)。

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协同管理信息传递算法:

Ns=Send(n);’ 取得信息发送节点集

For i=1 to Count(Ns)

{Nr=Receive(ni);’ni节点的所有接收方

If State(ni)=1’发送方在线,则进行发送

{For j=1 to Count(Nr)

{If State(nj)=0’接收方不在线,异步传送

Transinfo(ni,nj,0);

Else’接收方在线,同步传送

Transinfo(ni,nj,1);

} }

Else’发送方不在线,则不发送

Continue;

}

基于前面对协同管理结构模型的描述,对应结构模型中的节点、信息、连接弧将模型映射为组织机构类、数据类、连接弧类三个大类,并增加一个控制信息传递的类和数据传递方式的类。在实际应用中组织机构类可以细化为企业类、部门类、员工类等;数据类可以细化为报表类、图形文件类、文本文件类、音频文件类和视频文件类等;控制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各自不同的细化方法,一般而言可以分为自动控制类、手动控制类两个大类。

97512763.jpg

图中CModel是模型的基类,它是一个抽象类,具体由CNode类(节点类)、CData类(数据类)、CArc类(连接弧类)组成。CNode类泛化为COrganize类(组织机构类),COrganize类发生自聚合,描述出实际应用中组织机构的嵌套。CPersonnel类是一种特殊的COrganize类,由COrganize类泛化产生。CControl类是依赖于CData类的对信息传递进行控制的控制类。它可以泛化为CManual类(人工控制类)和CAuto类(自动控制类)。CTransData依赖于CData类泛化为CSyncTran类(同步传输类)和CAsyncTran类(异步传输类),用来描述数据实际传递过程中的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1.2 协同管理应用模式

现代项目管理作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以其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内外的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适应内外环境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而成为众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项目的进行要对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负责,通过对项目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企业营销、技术、财务、采购、人力资源等业务的管理将企业的管理框架以项目为主线连接起来,进行协同工作,达到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从而最终实现提高企业整体运营管理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业务协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各子模块划分及其相关功能支撑,如下图所描述

97516369.jpg

2 系统体系结构

2.1 协同机制

过程模型基于这样一个概念:“任何一项复杂的任务或操作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串行或并行的子任务或操作的协同,形成一个工作流”。该模型适合于预先定义好的高度结构化的协作,适合于相对固定工作流程的单位或业务中应用,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政府办公自动化,

电子数据交换EDI等。远程项目管理正是有着工作流程相对固定,结构化程度高的特点。任何一项相对复杂的服务业务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串行或并行的子业务,串行逻辑的控制相对简单,容易实现;并行逻辑的控制相对复杂。这些子业务通过不同层次的协同工作,完成整个业务。因此,我们提出的基于业务协同的远程项目管理系统采用一种串行逻辑。 在这个过程模型中,前一个子任务完成后,将相关信息传送给下一个子任务,并执行这个任务。

同步,协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不同的协同工作系统其同步方式是不同的,根据系统内数据流动的特征,主要有同地同步、异地同步、同地异步、异地异步四种。通过对远程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我们认为远程项目管理系统适合采用异步协作方式。一个较为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为多个简单的子任务,各个子任务在时间上存在一种先后顺序,前一个子任务结束之后才能执行下一个子任务,各个子任务之间就是通过这种异步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数据通信与协同工作的。

群组通信就是指将同一个数据分发给由若干台计算机组成的集合中每个成员,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传送。该系统中的群组通信要求不高,主要是一种非实时的数据传输,不存在多媒体数据的资源分配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系统设计时,群组通信部分的实现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完成,如E- mail、即时消息器等。这样既避免群组通信中复杂控制的设计,又能有效的完成群组通信的要求。

2.2 业务协同信息平台

随着项目的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作为项目管理核心部分的业务管理迫切需要进行高效率、规范化地对信息进行处理。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业务协同运行平台可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信息采集、加工、存储、流转的需要,用以解决目前信息流转人工操作,工作量大而效率低,对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各部门协调工作不好等问题。

业务协同运行平台的设计目标是立足于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一个高度集成、功能强大的业务处理,来实现管理一体化、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规范化、部门协调的高效化。

2.3 功能结构模型

根据远程项目管理的业务需要,本业务协同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工作管理,公文流转,信息发布,个人办公,资源管理,电子会议。功能结构包如图所示。

97529474.jpg

3 系统设计

3.1 静态模型

远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业务协同信息平台上,通过业务协同,实现对项目的管理。通过对贵州省世行远程项目管理的业务分析,远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环卫建教子系统,人员培训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工程物资管理子系统及工程设计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都构建在业务协同信息平台上。

在OOSE中,将对象分为三种: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其中,边界类用于建立系统与其参与者之间交互的模型;实体类用于对长期持久的信息建模;控制类代表协调、排序、事物处理以及对其他对象的控制,还可用来表示复杂的派生与演算,如业务逻辑。

3.2 动态模型

类图只是从静态角度描述系统,而面向对象系统是通过对象之间相互发送消息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所以我们需要为系统建立动态模型才能全面的反应系统的情况。系统动态模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表达对象间交互的交互图,以及表达对象状态变化的状态图。

我们在详细描述用例时,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没有涉及系统内部。在通过分析得到了满足系统需求的类以后,我们可以根据用例驱动的思想,用这些类这间的交互来“实现”用例。前面在分析类时我们也提到了用协作图来为对象分配动作,而另一种交互图——顺序图能更好的说明对象间的交互顺序,有利于我们理解系统,所以我们用顺序图来描述每个用例的“实现”。对于具有复杂状态或行为的类,可以为它画出状态图或活动图。建模过程中,我们为每个用例建立一个交互图,为每个具有复杂状态变化的类建立一个状态图,这些图不在一一列举。

4 结语

业务协同远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人员、物资、财务、现代项目管理的电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规范项目远程管理与业务流程监控,提高办公效率,节约人、财、物资源。系统实现了公文和报表文件的自动流转和审核处理,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流程设置,软件具有柔性。系统支持业务协同,实现了项目管理与系统维护一体化。系统具有良好扩展性,用户可自定制软件模块。系统综合采用了基于.net架构的组件技术,具有很好的可维护性、可配置性和系统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Michael zur Muehlen.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in Workflow Applications-Issues and Perspectives,2004

[2] Edward C.Cheng.An Object-Oriented Organizational Model to Support Dynamic Role-based Accss Control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pplications,1999

[3] Ravi Sandhu etc.A Proposed Standard for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2000

[4] Leszek A.Maciaszek,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Developing Information Systems with UML,Pearson Education,2001

[5] Hans-Erik Eriksson,Business Modeling with UML: Business Patterns at Work,John Wiley&Sons, Inc,2004

[6] 刘鲁.CSCW中任务分类和系统架构模型[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6.6(1):52-56.

[7] 于庆.等.面向企业的CSCW系统及其应用.2000.8(6)

[8]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概述

[9] 顾君忠.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 史美林,向勇.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1] 林涛、王济勇,一个基于信任的嵌入式Internet协同工作模型,通信学报,2004,025(003):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