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市场激战(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7
/ 2

三、政府有责任稳定市场

从目前香港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这次政府的干预行动对香港整体经济发展有是好处的。但从长远来看,运用这种手段时要更加小心审慎,适可而止。多点听取其它不同意见,采取多种方法还击炒家。

自由经济不是没有干预的。过去港府一直奉行不干预政策,但在某种情况下为维护香港的利益,政府对市场也有作出干预行为。简单来说,香港的食米是受政府管制的,香港土地供应也受政府管制,香港的公用事业受管制的情况就更多。

在国际社会上亦不乏政府干预的例子,日圆下泻,各国要求美日联手救日圆,这何尝不是干预呢?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利率、税收、货币等横杆调控宏观经济,压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各种短期或长期目标,难道这不是干预吗。因此可以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难以避免的。

游戏总有游戏的规则,当游戏规则遭到破坏时,政府是有需要维持和保障正当运作环境的。过去一年来炒家在香港市场一再狙击,最近已发展到无所不用其极,包括散布谣言等。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下,已受到很大冲击,经济泡沫爆破,经济增长连续两季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已陷入衰退中。不过由於香港经济基础较好,法治健全,本来是有能力扭转困境的。但炒家欲总是阴魂不散,以不正当的手法,扭曲了市场的正常发展趋势,阻碍了香港经济的调整步伐。对此政府是有责任进行反击,以保卫港元地位和市民财产的,进行干预只不过是惩罚炒家,稳定市场。

政府干预是有原则,这方面政府已一再重申,政府入市不是托市,而是打击炒家,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利香港经济调整。任志刚就表示,一旦货币操纵停止,便会退出股票和期货市场。也有财金官员表示,政府入市并不是要将股市保持在某水平,而是不允炒家以声东击西伎俩,藉冲击联汇在股市和期市上获利。同时政府干预并未采取直接手段,如人为确定最低价位,跌停市等,而是照着市场游戏规则去做。

四、增强信心、固本培源

政府已经出手对付炒家了,正如捍卫联系汇率和政府用财政储备接港元一样,政府是需要港人的支持的,港人要有信心,要相信政府,过去港人是这样的,现在更应该这样做。不然的话,炒家抛港元,我们也加入其行列,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这次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作出行动,从目的、效果来看都达到预期的设想。港人要支持政府,还要集思广益多提建议,令政府能更有效地维护香港本身的利益。

目前香港处於经济调整期,随着经济泡沫爆破,香港正在进行调整,楼价的过去一段时间已下跌了四五成,现在工资成本也在调节中,这过程肯定是十分痛苦的,不过一切都得按经济规律去运作,这反规律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香港经济复更,最重要的是固本培源,创造利於营业的环境。在成功击退炒家后,利率应可稳定下来。政府在6月时公布的对中小型企业提供20亿元贷款应尽快、尽早实施。现在中小企业不是没有订单,而是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以前用楼宇按揭可向银行贷出款项做生意,但现在楼宇价格下降,借出的钱固然比前减少,已经做了按揭的也因楼宇价格下跌而被银行停止贷款或增加抵押。所以政府要尽快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否则香港倒闭失业情况会继续恶化下去。今年第一季香港工厂已减少至24.883家,比去年底减少841家,去年同期减少2,446家,情况颇为严重。政府要在这方面多做工夫。 

《香港经济导报》 

香 港 的 大 错 

《亚洲华尔街日报》1998年8月17日社论

8月14日,港府利用外汇基金入市,成功击退炒家。此举引起各种评论,基金情况是支持政府的做法,但同时也有对干预政策及其成果的担心,《亚洲华尔街日报》的社论是后一种看法的例子。 

曾荫权与马哈蒂尔。没有人曾经想过将香港财政司和马来西来总理归为一类。直至上星期五为止。

那是在当时,曾先生举行了一次吉隆坡式的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深深地抱怨炒家传布有关港币的“恶毒谣言”和滥用“自由市场的完整性”。为了捍卫自由市场,他告诉一群发呆的群众说:他已下令金管局星期五介入香港股市,利用外汇基金——这是用以支持港元币值的外汇——推高蓝筹股的价格。当局要吓走炒家,以便利率下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减轻对日益下降的经济的压力。

或许倒在对冲基金上的硫酸意味着要把我们的注意力从那等於政府对香港不干预政策的背叛转移开去。这种不干预政策可是唯一能使经济表现良好的几十年来异常成功的老传统。曾先生说,进行干预,是有意要“损害”炒家和保护联系汇率。但没有多少分析家相信此言。

他们所相信的,正如政府的意图在於:政府介入保持价格的运作,就像人们所熟知的日本所做的那样干预。而且,不妨暂时这样说:金管局成功了。干预迫使恒生指数攀升8.5%,无疑有的炒家受伤了。但付出了什么代价?

这个干预极有可能将产生一种与原先目的恰恰相反的效果而告终。它已经向炒家发出信号:政府正在尽其最后的、最猛烈的防卫努力;因此香港同美元的联系——他们在星期五声称要捍卫的联系——确实是脆弱的。曾爵士及其上司、行政长官董建华明显因高利率而感到动摇。高利率是保持港元同美元固定联系的伴生物。将这两项再推进些许,炒家可能终止,而他们则将达到破裂点。

香港长期以来一直宣称联系汇率是靠货币发行局制度来保护的。通过这个制度,本地货币的供应会自动调节以适应其需求。如此声称的可信性(对於阻止炒家是具有关键性的)因金管局去年一些敏感的行动而受到削弱,并将因星期五的行动而受到严重损害。忽然之间,金管局像中央银行一样运作,针对利率水平,要驱使短期利率下降,但同时又试图保持汇率稳定。当一种货币受到压力时,上述两个目标是对立的,因一些东西是必须付出的。通常是汇率,和连带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害,这种损害可能要比因短期利率上升所带来的任何损害都要严重很多。印度尼西亚就是最坏的例子。

如果金管局坚守货币发行局制度,任何对港币的逃避都将自动引起流动资金的紧缩直至资产价格和利率跟随市场状况作出调整为止。这个过程会是痛苦的,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要比金管局现在玩的这场游戏的风险更少些。如果金管局自从亚洲的熔化以来就一直是按本子办事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样沉重的风险保险金,这笔保险金现在就包含在香港的高利率之内,其目的为了保证人们能够对付政府可能神经失常和导致港币丧失价值。

曾爵士的新政策——如果那是星期五行动所代表的话——对於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有着严重的含意。他宣称:炒家不能真正代表市场。但如果没有那些参加市场的人的行动,还叫什么市场?他断言炒家在“滥用”自 由市场,这就如同一个政府断言批评它的公民在“滥用”他们的言论自由。财政司的行动暗示了政府只在它会产生政府所需要的效果时愿意尊 重市 场自由——在目前情况下,即低利率。一旦这种信念被确定,如果它现在尚末如此,那么,香港将失去它的最有价值的商品,即平等游戏场所的承诺。在这游戏场所,自由市场力量才是投资者必需关注的唯一力量。

这一次废除了市场价格机制,又有什么可以阻止政府不再这样做呢?如果卖空股市的外国对冲基金都足以造成干预的理由,那么,对於其他干预的要求也不远了。比如说,面对其他国家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要给予本地出口商以补点。事实上,为要对付所谓对自由的滥用,从而为给那些使经济发生混乱的政策作辩护,干预的逻辑可以无穷尽的方式加以应用。这种做法会对曾先生声称要捍卫的“自由市场的完整性”存在最大的危险。

《经济导报》

港府吸购股票引起褒贬

不久前,当国际炒家对港币进行狙击时,香港政府除了继续在外汇市场上支持港币、维护联系汇率之外,还在股票市场上吸购股票、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导致股价出现罕见的涨势。由于在推行自由市场政策的政府当中,这是一项前所末见的行动,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载一篇文章认为,严打投机活动,这个原则是对的,就行动的结果来说,香港政府是成功的。可是,我们也不可忽视它的后遗症。首先,按照惯例,政府一向不插手股票市场,因为不同的股票代表不同的私人利益,不像货币一样是代表人民和政府的一致利益,政府应买卖哪一只股票就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因此,如非必要,政府应避免涉及股票买卖。其次,港府的行动是否在干预自由市场?从人民和政府的利益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了维护群体的利益,政府的行动应该是在所不惜的。如果只允许炒家自由行动,中央银行却要拘于成规,结果只能任由炒家巧取豪夺,更何况港府已再三声明只是要击退炒家,不是要为股市定位。但这样的行动对自由市场总是有负面作用的,如果政府不断地进行干预,结果会使正常的投机活动绝迹,投资者也却步,这种副作用是值得考虑的。

另讯,香港特首董建华日前再次表示,特区政府不会背离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但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措施打击炒家操控金融和股票市场的行为。他指出,政府所采取的打击投机者的措施不是托市,并非针对在股票市场进行正常交易的人,只有在出现人为造市从中获利的情况下,政府才会采取措施,所以,政府的行动只是针对炒家而采取的防守性的措施。

(中国市场信息研究会学术部编注:政府如何干预市场的投机活动,这个问题还是有争议的。投机本身是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投机是市场的润滑油,没有投机,市场不活,取消投机也就是取消市场本身。投机还是市场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是一种“纠错”机制,通过投机,发现市场的缺陷,促进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然而,过度投机却只会给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破坏,使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政府有责任对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对过度投机活动采取必要的抑制,然而,政府的干预也可能“过度”,过度干预也同样会给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阻遏。对于港府的这次干预行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得衡之于实践。如上文所论,就一般而言,干预汇率的理由似乎要比直接买卖股票来得充分一些,汇率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每一只股票却只涉及该股票股东的利益。但港府的针对性也是明确的,就是不让炒家从股市占去便宜,可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说只是权宜之计。但此例一开,港府直接介人市场与炒家对抗,是否会导致香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变为受政府干预的经济?这种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左右为难。想必只要这些措施有利于香港长期的稳定和发展,只要香港600万市民认同,尽可做去,一时的是非褒贬终究是过眼云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