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创新(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7
/ 1
  摘要:依据我国对WTO的承诺,去年年底全面放开国内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将陆续进入,面对其强大的金融业务体系,国内银行应积极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切实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策略
  
  1.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的问题
  
  1.1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职能交叉
  分级授权层级过多,纵向呈现很长的管理链条,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具有五个管理层次,造成信息的多级传递,信息失真,风险责任与控制能力不对称;依权限逐级报批,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丧失良好的市场机遇。
  
  1.2横向机构设置复杂,职能分离,信息闭塞
  当前个人金融业务、机构业务的经营管理分多部门执行。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由多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1.3纵横经营目标难以统一,管理冲突,系统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
  总行往往以业务规模和数量指标为考核标准,导致分支机构利润增长目标与规模扩张目标相冲突。系统内资源先通过一级分行,再对二级分行进行,导致局部优化配置与整体优化配置的冲突。
  
  1.4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
  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高层管理人员技能单一、职业经理人意识淡化、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偏低、研发人员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人才的引进、利用、稳定机制不健全,导致个人金融的长足发展与人才队伍的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与国外同业之间的比较
  
  从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的历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模式:
  “英美模式”以花旗为代表,从其个人金融业务管理模式先进表现在:
  组织模式上,在集团管理层下设消费金融集团、新兴市场、公司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全球投资管理和私人银行业。这种专业化的机构设置,既有分工协作又有交叉协作,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
  体制特征上表现为:1)集团决策层广泛吸收外界成功人士出任非执行董事。2)集团经理主要职能定位为监督管理,不从事公司的经营业务。3)包括个人金融业务在内的资产部门独立开展业务,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充分发挥其经营的灵活性。
  
  3.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3.1国内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
  对于国内银行而言,通过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采用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事业部管理体制是可取之道。
  事业部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总部只负责制定和执行计划和战略决策,行使协调、监督等职能,将日常经营决策权下放到各事业部,由各事业部在某一特定的业务领域发挥其决策和执行的功能,它只掌握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权,是一个半自主性经营实体,本身并不具备法人地位,而投资决策、资金调配及人事任免权均由母公司控制。通过提高组织的灵活性与减少管理层次来增强其防范内部风险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建立灵敏的信息反应机制,确保上下级之间、银行与市场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
  
  3.2在事业部管理体制下的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模式
  3.2.1产品营销渠道的改革与创新
  金融产品需要通过一个畅通的营销渠道从银行转移到客户手中,到目前为止国内银行主要是通过网点来实现转移,渠道单一,而针对各种客户需求也过于绝对化。网点功能上,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扩展基层网点的业务范围,在方便了客户的基础上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方面,要大力发展电子银行,这样才能在真正满足客户对快捷、方便服务的要求的同时节省营运成本。此外,可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体对个人金融产品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公益营销等手段提升人们对个人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营销人员应切实做到从客户自身利益出发,帮助分析使其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同时为其出具详尽的个人理财建议书,使客户切实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