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行为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31
/ 2

  以2006年来央行紧缩性货币调控政策传导为例。

  本论调控有以下特征:一是政策出台密集,二是交错动用数量型、价格型调控工具;三是经济、行政手段齐下,表明央行在多种外部条件制约下,调控难度和成本较大。2006年4月以来,央行连续出台了多项调控措施:一是两次上调贷款利率以抑制贷款需求过快增长;二是不断收紧基础货币以影响银行可贷资金量,包括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1000亿元定向票据、加大中央银行票据发行(1—8月发行26312.2亿元,同比增长61.6%)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1—8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回基础货币11956亿元);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包括要求金融机构注意把握信贷投放;与其他部委联合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等等。

  从货币调控措施在银行体系内传导和实际效果看,也表现出三方面特点:一是商业银行内部政策调整、向下传递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如对贴现政策调整较快变化较大,其他业务或规模控制调整相对较慢或不明显;部分银行总行政策调整一直到2006年8月份才传达到县一级支行。二是实际贷款增长回落慢,且存在反复和区域差异;贷款结构变化看,压下来的主要是操作灵活、弹性较大的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仍较快增长。三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变动情况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提高幅度低于央行贷款利率上调幅度。

  分析原因,从商业银行行为角度看,(1)部分商业银行较强的放贷冲动不利于中央银行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是最主要因素。首先在商业银行贷款冲动较强下,商业银行会通过压缩其他非信贷资产,抵消央行收缩流动性对其可贷资金的影响,换言之,并不会影响实体经济可获得的资金状况,仅仅对公众产生“紧缩”心理预期。从银行资产配置看,信贷资产占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反而上升。以某地区为例,2006年9月末,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比6月末上升2.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则提高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存放央行准备金存款、二级准备比年初净下降69.7亿元,而2005年同期为增加107.0亿元,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7.1%,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其次在商业银行贷款冲动较强的前提下,加息很大程度上被银行优惠“让利”的营销措施所抵消,在部分贷款冲动较强的区域,贷款利率甚至逆势下行,使得央行通过信贷渠道引导市场利率,提高社会各部门机会成本的效果不明显。最后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冲动较强,导致部分银行在紧缩预期下采取非理性行为,如在央行紧缩政策出台前加快放贷;基层行利用上级行政策传递的时间差,加快放贷。这种“博弈”显然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另外需强调的是,单纯的流动性较多并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加大放贷的压力(以前“宽货币、紧信贷”便是佐证之一),但在资本充足率达标、资本回报压力增加、盈利渠道单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才构成较大放贷压力并转化成现实的放贷能力(变成今年“宽货币、宽信贷”特征),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这与当前诸多研究将流动性过甚(甚至认为泛滥)归为影响央行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最主要因素的观点不同。

  (2)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后,更注重将有限的资本向低风险、高回报的区域、行业、业务、产品、客户倾斜,导致资金的‘洼地效应’更为明显,加剧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差异。如一些总行信贷投放倾斜地区,在调控背景下贷款增速继续加快,与全国反差明显(当然有些地区可能回落过快,出现矫枉过正情况)。

  三、结论和启示

  商业银行的行为调整对货币政  策传导将产生双重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三个“非同步性”: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革与银行业改革的非同步性,导致货币政策控制力和引导效应弱化;银行业机制改革与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转变的非同步性,降低了商业银行对货币调控反应灵敏性和传导政策意图的有效性;外部环境变化对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灵活性的现实要求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所依赖的环境建设非同步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

  我国货币调控中历来注重运用数量型手段,价格型手段因金融约束而受到严重抑制,而数量型调控的有效性更多依靠强大的行政权威。商业银行改革后决策的自主性增强,必然削弱数量型调控工具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管理体制明显转变,导致货币政策通过信贷途径传导的环境发生变化,同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因素也更加复杂,迫切需要提高货币政策系统性、灵活性,但与此同时,完善而货币政策工具、拓宽传导渠道又受外部多种因素制约。

  为此要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必须多方面入手,改变以上三种“非同步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另外,针对货币政策取向与商业银行行为之间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不一致的客观存在,双方应从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利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创导“合作博弈”,即博弈主体的行为选择虽然从自己利益出发,但其产生的实际结果对其他主体有利。

  参考文献:

  [1]刘锡良,戴根有。M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王春月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商业银行行为评述[J]。商业时代,2006,(1)

  [3]农行湖北分行营业部课题组。经济资本管理对基层农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分析和策略选择[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6,(2)12-16

  [4]张纯威金融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J]。中国经济问题,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