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高校英语口语教育(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4
/ 3
采用“自言自语法”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要学会模仿。模仿的原则:(1)要大声模仿。这一点很重要,模仿时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型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小声小气地在嗓子眼里嘟嚷。(2)要仔细模仿。优美的语音、语调不是短期模仿所能达到的,对于有英国英语基础的人学说美国英语也是如此,对于习惯于说汉语的人学说英语则更是如此。此外,模仿时还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不能有任何松劲畏难情绪,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模仿得更好。

2、 交流法
在实践中进步是交流法的本质所在,口语本来就是用于交流的,只有不断磨练才能进步。找一个学伴一起练习,两个人的水平不能相差的太大,这样才能刺激学习,才能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英语角或是英语俱乐部是一个不错的课外学习地点,在那里可以找到不少的学伴,一起进行口语锻炼。

3、持之以恒
无论是学习什么语言,持之以恒都是最重要的,口语的学习重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口语锻炼每天都得坚持,比如大量背诵原汁原味的单句、对话、生活习语;写日记,这个习惯看上去练习的是写作,其实它更是练习口语的妙法。当动笔的同时,大脑正在激烈地进行着英文运作。用英文进行思维是高级的口语训练方法;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及各种故事、杂文,之后将它们复述出来等等。

(三)、口语学习内容
1、英汉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结晶。它凝聚了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民族意识、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特征。因此要实现跨文化的交流,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语音知识以外,对于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要重视。”[6]我国的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他们在即使有比较深厚的语言功底,也可能不自觉的运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判断和理解对方的话语,从而产生双方的误解。所以,对汉语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之处及其对语言的影响,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以及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就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体现群体价值,不允许把个人价值置于群体利益之上。而英美国家的价值观则是以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竭力发展自己,通过个人奋斗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实现个人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7]
比如营业员和顾客在商店里的对话。在中国,营业员是这么问:“你想买什么?”。而在英美国家,营业员则是这么问:“What can I do for you?”或“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一个是强调的是你,另一个是强调的是我。一字之差就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也是一样,老师通常会问:“这个问题你们都懂了吗?”。而在英美国家则是这么问:“ Have I made everything clear?”。再一次强调了个人。
对于赞扬和致谢的态度,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很明显。中国人以谦虚为本,而西方人则比较实际,很自然的接受对方的赞扬。比如在两个中国人之间,对话通常是这样的:
A:你的菜煮的真不错,非常可口啊。
B:哪里哪里,还差的远呢。
而西方人则是这样:
A:Your skirt is very beautiful.
B:Oh. Thank you very much.
西方人对于他人的称赞,并不以谦虚的态度来应对,只是稍微表示谢意即可。
其次,在礼仪习俗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中国人邀请英国人赴宴时常说:“为了表示我们的敬意,特备便宴为各位洗尘。”英美人听到这些话会感到不高兴。他们觉得“便宴”招待他们可能是因为他们地位低下。当他们看到宴会上丰盛的酒菜之后,会大为吃惊地问:“Is this an ordinary dinner you usually have as family dinner?”
劝吃劝喝这是中国人对朋友表示亲热,而英美人一般不这么做,只是说Help yourself, please.吃多少,喝多少完全由对方自己决定,强行劝吃劝喝被视为不礼貌甚至侵权的行为。故在他们看来,饭吃过饱,酒喝过多,或剩菜、剩饭太多均为不文明的表现,不了解这些,也会造成交际上的失误,使对方为难。”[8]
再次,在语言表达上的模糊性和确定性上也有很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中国文化反映在语言表达上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比较多的,很多情况下要靠听的一方猜测琢磨出来。”[9]比如中国人之间的拜访,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回答:“不,不必麻烦了。”其实客人还是想喝点什么的。主人也深知那只不过是一句客套话而已,还是会给客人斟点茶水,咖啡之类的东西。但如果在英美国家还使用这样的客套话,那么客人就什么也喝不到。因为英美人士在这方面很明确,要喝咖啡就说:“Yes,coffee,please.”要是不想喝就说:“No, thanks.”
这些都是中西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明显的差异,学生在与西方人交流时应该注意的枝节。当然,中西文化差异不仅仅是以上这么几点,本文只是强调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学习,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什么时候、对什么人应该如何措辞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


2、 加强英语俚语的学习
英语俚语的学习可以说是口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英美国家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大量的使用俚语,俚语在英美人的现代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交际作用。很多学生在学了大量的单词、词组、语法、句型,为什么在关键的时候却用不上?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俚语的陌生。俚语作为英语中最富有表现力、最夸张、最富有感情色彩的部分,已摆脱了过去语言学家对其的约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尤其具有美国年轻人的特点。俚语已从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杂语提升为更为常见的时髦用语,所以加强俚语的学习,对于提高口语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俚语具有风格独特、新颖时髦、生动诙谐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俚语被广泛的使用。“毕竟几乎所有人在说话或写作时都想沉闷单调的问题,摒弃平淡无奇的词语,破除语言中一切枯燥乏味的常规惯例和陈词俗套。”[10]
俚语是英语中更新速度最快的文体,仅仅凭借死记硬背是无法掌握的,所以,平时就应该多阅读一些国外的有关资料,不要放松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在与他人交流时多穿插一些俚语,不要怕自己说不清楚或是别人听不懂。要敢说还要知道如何解释,这样就既有利于自己口语的锻炼又可以加强他人对于俚语的认识。
俚语是英美国家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体,因此要更好的了解,熟知俚语的形式和使用,就得贴近西方人的生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国外,那么只有通过与外教交流、多观看影片等方式来加深对于俚语的认识。最好是看当前流行的影片,因为俚语的更新速度十分快,如果是老片的话,里面的俚语成分大多都已经落伍了。当前的影片中不仅有时髦、流行的俚语存在,而且可以利用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刺激学生对于俚语的模仿和使用,更好的利用了“明星作用”。在与外教的交流中,更要多穿插俚语,这样可以得到外教对于俚语使用的指导,加深印象的作用。
俚语的内容很多,仅仅靠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靠平时在生活中的积累,把课堂上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要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提高口语的水平。

3、 交际策略的运用
无论是与中国人交流还是与外国人交流,熟知交际策略是展开口语对话的前提。如果一开口就得罪了对方,那交流如何进行?因此,只有熟知交际策略才能更好地、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
如何让对方开口进行交谈?说怎样的话题才能不得罪对方?怎样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局面?这些问题是交际策略中的关键。本文就这三个问题举例解释交际策略的运用。
如何让对方开口进行交谈?在与西方人交流中,最好的开场白就是天气了。比如:It is a nice day, isn’t it? 这是最简单实用的了。也可以说说国际时事或是八卦新闻之类,总之能调起对方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涉及。可以通过看对方的口气开始判断对方对于某个话题的喜好。比如这样的对话方式:
A:Hello. Mr. Green. It is a nice day, isn’t it?
B:Not bad.
A:And what about the concert last night? I think it should be wonderful.
B:You said it.
A:I heard of your daughter won the first prize of the debate. Well done!
B:Yeah. Of course. She is a very clever girl, and she exercised very hard. I love my daughter very much.
这样一来,关于Mr. Green喜欢的话题就找到了,那就是关于他女儿参加辩论赛的事。抓住这个话题,交流就可以进行下去,当然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试探转换到其他话题上,避免交流的枯燥。
说怎样的话题才能不得罪对方?怎样避免涉及到得罪对方的话题?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了。比如年龄问题。在中国,年龄对于老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东西,在交流中,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年龄挂在嘴边;而西方的老人却不愿意交流中涉及到自己的年龄,如果很冒失的问及年龄问题,势必会引起不快。
西方人对于个人隐私是十分注重的,因此在交流中也要尽量避免这方面的话题。在中国,两个人见面通常会问:“嘿!上哪去啊?”而在英美国家,如此关心他人的行踪是侵犯隐私的举止,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快,得到的答复通常诸如:“Sorry, I don’t know.”或“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等等。
怎样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局面?对于一个对于英语能力还不是非常强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技能十分关键。不仅可以避免自己处于尴尬的局面,还可以让对方对你的机智感到佩服,从而加深对你的好感,为下一次的交流铺平道路。
首先,要懂得回避。对于一个英语初学者来说,不是什么话题都可以插得上嘴的。有的话题比如:文学、经济、政治之类的,没有一定的英语功底,这方面的英语交流是无法进行的。

其次,转移话题。对于自己不是很清楚的话题,可以把话题转换到另一个话题,从而使自己开脱。如同在某些国家的国会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场面:被某党议员们严厉追问的另一政党的议员们,不慌不忙地、轻易便将话题移开。 “正如您所言,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稍后调查再作报告,在这之前先……”
“这些宝贵的意见且先搁置,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如此这般,话题就被切换了。
在英语交际中也是一样,可以运用比如:“Let’s talk something about…first.” 或“You know, for this topic, …is more important.”就可以轻松把话题转换,为自己打开另一个空间。
掌握好交际策略,对于任何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口语交际的敲门砖,还是个人交际能力的体现。

四、结语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准确、地道、流利的口语是检验是否掌握英语的重要标志。教师在重新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有助于更好的对学生口语锻炼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内容上的改进也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本文在口语教学方面所提出的几点观点和意见,相信对于提高口语教学质量和学生口语能力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绣茹.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1):P78。
[2] 朱广春.在对话、互动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J].Crazy English Teacher,2004, 20(5):P17。
[3] 同[1], P79。
[4] 方守江、严淑.充分发挥课堂辩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 69(3):P65。
[5] 尹富林.大学英语学习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P216。
[6] 孙正虎.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
7(2):P42。
[7] 同[6],P42。
[8] 同[6],P43。
[9] 周力、胡光中.英语交际对话[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P60。
[10] 陆励.论俚语的风格[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08(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