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碳校园建设现状与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23
/ 2
摘 要:自“低碳经济”于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概念就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关注的领域。且在近几十年间,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屡屡出现,更是让全世界将构建低碳社会摆在了重要地位。高校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也是科研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机构和场所,在校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力广泛,低碳校园的建立对构建低碳社会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文章从分析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入手,重点讨论了建设低碳校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校园  节能减排
一、低碳化浪潮下推行低碳高校建设的必要性
(1)世界迎来低碳浪潮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首次系统的论述了低碳经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将低碳经济见诸于政府文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12月,全球190多个国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学者提出: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
(2)建设低碳校园势在必行
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也已经成为耗能与排放大户。而高校作为社会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社会风尚的导向标,理应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由此,大力推行低碳校园建设必须摆在我国建设的重要地位。
二、建设低碳校园的具体措施
(1)让低碳走进课堂,加强教育宣传
1.依托高校优势,将绿色低碳方面的知识融入课堂教育,开设“低碳经济”课程,系统全面的向同学们讲授有关知识,加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如北京大学在环境工程、生态科学、城市规划等11个学科近40门课程与环境发展密切相关,多年来为我国的环境生态保护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大力倡导高校教师开展绿色科研,鼓励学生参加关于节能减排的创新型实验。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绿色环保,才能将创建低碳校园付诸行动。
2.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橱窗、宣传板、海报、倡议书、调查问卷、讲座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让师生们感受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进而启发他们对建设低碳校园的思索。同时,将创新竞赛和低碳环保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环保知识竞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低碳环保的措施,鼓励大学生争当绿色先锋,积极参与构建低碳环保、文明生态的校园环境,用自已的力量去影响和感召身边所有的人。
3.建设低碳校园不应仅仅停留在各高校的独自行动上,应加强高校与高校间、高校与社会间、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间的经验交流。提倡采用东京大学的“协同进化”模式,组织高校间的环保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适时调整建设方案;通过组织环境保护协社团,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让环境保护走向社会;各校应建立节能监管平台、成立环保专项小组,时时关注国内国外技能减排信息技术,及时发布和更正信息。
(2)注重循环利用,实行能源的多级利用
1.目前我国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对生活用水进行二次利用改造,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郑州大学,搜集洗漱生活用水,进行过滤、净化后运输到卫生间冲厕所,一方面降低了污水在运输上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实现了水资源的多级利用。吉林师范大学的教师和有关科研人员专门研究制成了废水利用水箱,并在22栋学生公寓全部安装,仅此项每年可节水7万余吨,节省水费30多万元。与此同时,在废水利用上尤其重视采暖锅炉房除尘废水再利用工作,采取湿法除尘,将除尘的废水和除渣槽连接起来进行再循环,使每日排放的100余吨废水,经过除尘处理,变成每个取暖期再排放一次,节水量每天可达百余吨。
2.对于废热的回收利用,国内还很少有高校进行尝试,但在这方面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北京工业大学采用万利源废热回收系统,对校内学生浴池进行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万利源高效废热回收系统采用新兴的热泵技术,通过在浴室安装热泵装置,取代原有的燃气锅炉。该技术采用水源热泵技术,直接从洗澡的废水中提取热量,将自来水加热作为洗浴水。热源稳定,避免了水源热泵打井的麻烦有很好的解决了地下水位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解决了因冬天室外环境温度低而导致的空气热源泵效率低下的问题。其热源为洗浴排放的污水,四季均为30-35℃,热源的稳定确保了机组相对恒定的工作效率,同时废热回收后的冷水又减少了污水排放的热污染[4]。本人认为,这种技术无论从循环经济考虑还是从实际的运行可操作性考虑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应适当地推广向全国范围。

(3)依托地域优势,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新技术
目前全国一部分高校面临着原有的房屋、供水供电设备老化,需要改造更新,或因扩大招生,原有住宿区、教学区需要扩建的问题,在进行该着与扩建时,各院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工业优势,积极推行地热能、太阳能、风力发电和沼气等新兴环保能源。近年来,建筑采用环保、无放射、无污染的材料已经成为趋势,建设低碳校园更应在注重美观的同时兼顾绿色低碳化。国内已经有一些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新建或扩建的学校。这些学校在修建时通过采用地源热泵采暖、太阳能路灯、节能电灯等环保节能设备、安装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采用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等技术提供电力、采用光热技术提供生活热水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降低了污染排放,为在全国推行低碳化校园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全国各高校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郑州大学拉开节约型校园建设序幕[EB/OL]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http://www.21caas.com/
[2]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
[3]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9
[4]北京工业大学:废热回收在学生浴池改造中的实际应用 [EB/OL] 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http://www.21caas.com/
[5]白付全,李达,黄美熔,张盼,郑鹏.低碳校园生态循环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31
[6]淮建峰.低碳化校园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