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25
/ 2

「摘要」: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

这类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行为,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危害较大。

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可控性。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这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艺术、师德师风、人格魅力的体现,也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心灵震撼程度。

「关键词」: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 学生 教师 问题行为 控制教学 课堂秩序

冷处理 热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民勤县第五中学

每位授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突发事件".这些事情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完全处于教师教学计划之外,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这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艺术、师德师风、人格魅力的体现,也关系到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心灵震撼程度。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完美地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保证教与学始终在师生的最佳情绪与最佳状态中进行,达到教学效果的高境界,就必须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运用一定的策略,艺术的应对这些"突发事件".马卡连柯也说过: "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 那么,在短暂的时间内,对课堂"突发事件",应怎样巧妙处理呢?这给每位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课堂"突发事件"类型

课堂"突发事件",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三类:外来干扰型、矛盾型、尴尬型。在每种类型中,根据存在主体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在干扰型"突发事件"中,由于干扰源的不同,可分为课堂内干扰型和课堂外干扰型。在矛盾型"突发事件"中,主要包含学生个体与个体的矛盾,以及师生个体矛盾两种。在尴尬型课堂"突发事件"中,重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分析:

1.外来干扰型:

案例分析1: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在"真空"中毫无干扰地学习。比如,教室内正在上课,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或天气骤变,下起了大雨,亦或是蜜蜂小鸟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顿时,教室里可能就会热闹起来,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的意象不到的"小插曲"时,教师不要自乱阵脚,可以采取"缓兵之计",暂做"冷处理"即暂缓法来平息阵乱。因为在当时,学生多半处于激动状态,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从容地停下课,打开门窗,让小鸟出去。然后幽默地说:连小鸟都想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接着继续上课。像这样处理,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突发事件从而排斥干扰专心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当然,对待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出最佳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才能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2.矛盾性的突发事件:

案例分析1:

一次,笔者上课,见两学生为争课桌的宽窄而打起架来了,此时,可以将矛盾转移,就是所谓的"转移法".根据矛盾的学生双方都有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心理特征,用某一事实,使学生的注意力从矛盾的事物中转移到另一非矛盾的事物上来,以缓和或消解矛盾的方法。例如当发生上述案例是,笔者面带笑意,从容地调侃地举起双手,佯装喊道:"别打我了,我投降了!"同学们见此状,便大笑起来,连先前打架的那两个同学都停手不好意思的笑起来。接着,笔者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为了一垛墙的占地问题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休。其中一家写信给他远方做官的儿子,其子回信时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同学们被这种宽容的胸怀所感动,随后,自然地将心思转入到学习上来。有一位哲人说"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就会少一些悲剧".爱于中而形于外,罗曼罗兰也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有了对学生的真爱,才能笑得自然,笑得亲切。

案例分析2:

从教十余年,最难忘我由乡下调入县城任教时的第一节课。当教学过程进行到课堂练习时,一位学生笔直地坐着,笔和本都在课桌上摆着,并以挑战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走到他面前问道:"你为什么不做练习?"该生用非常生硬的口气答道:"我没有笔,也没有纸,怎么做练习?"全班同学都回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那些目光中有幸灾乐祸,有洋洋得意,有嘲讽,也有忧虑和担心,这不是故意刁难老师吗?应该怎么处理呢?是训斥一顿,还是置之不理?当时理智告诫我,既不能轻易发火,又必须立即巧妙处理。否则,不仅会造成这节课的失败,还会影响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片刻沉默之后,我转身向邻桌同学拿来笔和纸放到这个学生的桌上,并郑重地说:"请同学们继续做练习吧".下课后,这位学生尾随我来到办公室,将我送他的笔和纸放到办公桌上说:"老师,对不起,我们几个同学都想看看您到底会怎么做,请不要生我们的气。"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受到学生顶撞和刁难时,切不可丧失理智,大发雷霆。那样不仅会使自己难堪,还可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如果处理得当,就架设了一座师生沟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桥梁。此时,教师就能怀着一颗对学生炽热的爱心,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生也会信赖和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不断自觉地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马卡连柯也说过: "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 所以,教师的智慧和宽容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尴尬性的突发事件:

案例分析 1:

有一位化学教师课堂实验出现失误,燃烧着的金属钠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冒出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当同学们一脸愕然时,这位化学教师随机应变:"这块金属钠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全班同学立刻由惊愕变得活跃,一位同学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得对!"教师满怀歉意地对大家说:"刚才就是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发生了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准备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燃烧下去。请大家想一想,燃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实验结果证明了大家的预言。当化学教师宣布:"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化学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大家的赞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身为人师,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有错就应该主动承认。不但不会降低教师的身份,反而能够取得学生的敬仰和尊重,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一旦教师犯了错,就应真诚而及时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

案例分析2:

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处理尴尬性的突发事件所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发情况时显得尤为可贵。记得有一年的新教师汇报课在学校的大教室内举行,七年级的李老师在做最后的字母教学时,突然发现,小黑板竟然忘带了。当时,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为她捏着一把汗。只见李老师随手拿出一把尺子,边在黑板上画这三字格,边说道:"在我们写字母之前一定要先看好三字格的大小,写字母的时候要注意按每个字母的要求去书写,每个字母都有不同的书写格式……"伴随着她的提醒,同学们的眼睛紧紧盯着黑板,很快格子画好了,教学继续进行……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果问题化解得巧妙,不仅能使教师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

此外,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突发事件、孩子们身上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也都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德育活动的最佳契机。当然,只有当我们充满爱心与责任感,随时关注孩子成长,才能有这样的敏感性,才能有这样的智慧,并及时地捕捉教育的契机,随机施教,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得了良好的道德修养。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生活的世界是自然不造作的,面向生活的德育课程,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品德、懂得一种规范。教育无痕,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境界。

总之, 课堂是动态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思想,也有个性。在课前,尽管老师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不能确保一堂课都能按照我们的教案顺利实施,如何唱好课堂中的"小插曲",化解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甚至能够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机,给课堂增添不少色彩,起到"点睛"之用,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 潘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