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精彩融入经典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24
/ 2

〔摘 要〕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文学形式传承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教学内容可概括为作品阅读欣赏、文学知识、语言知识三个方面。而传统经典对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而言至关重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经典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强化背诵、加强课堂教学中经典内容的比例、定期举办各种讲座等三项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经典教育

一、何谓经典,经典的意义何在

所谓经典,《辞海》中的定义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辞源》的定义为:"旧指作为典范的书。"而《汉语大词典》的定义则更为精细,大大缩小了经典的外延:"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典籍". 经典看成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类文明的精华。

经典对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延续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诠释着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中包含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人的意义与价值有一种深刻的理解与期许,它宣扬一种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宇宙观。中国的哲人认为,在这种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类能够日新其业,创造美好世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统文化肯定人的生命的价值与归宿在于以自己的生命通贯宇宙全体,努力成就宇宙的一切生命,从而形成一个人的真正博大气象("天命之谓道,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而长焉")。传统的中国文化还追求一种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追求一种理想人格之极致的精神状态与精神天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正是在这种对人的深刻理解之上,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为主体内容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与价值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与文化基因,有着指导人生、安顿价值的意义。

二、加强经典教育的必要性

有学者在谈及近年来"国学热"的产生时认为,"国学热"是中国经济强势在文化领域的表现,是社会动向和文化需求的反映,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提倡少儿读经典的蒋庆则指出,没有经典的教育,就没有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更无法在与西方文明的对话中建立起我们应有的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尽管目前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经典教育,重新延续起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加强广大青年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1.加强经典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感对于当前的中国青少年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从1912年,新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秉承国民政府把西方文化作为治国之本的原则,上任伊始就废除了小学中"读经科",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就没有了经典教育,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出现了危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无知,文化认同感减弱,民族自豪感也随之减弱。

在大学加强经典教育,能使广大青年学生对民族的经典有一种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培养他们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对于在语言、人格理想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经典教育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是改善我们的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而在大学生中进行经典教育对于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提倡阅读中国传统的经典书籍,从《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诗经》、《楚辞》等古代书籍中吸取积极有益的部分,可以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这一点已引起了不少国学大师的关注。前几年,著名海外学者、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致信中央领导人,郑重地提出古典诗词的学习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的重要作用,并建议在大、中、小学开设古典诗词鉴赏课。叶氏的这一倡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教育的措施

经典文献具有内容的深刻性、历史的传承性、价值的恒定性、读者的广泛性等特点。鉴于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在强调专业教育之外,还必须强调通过经典文献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和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

1.强化背诵,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著名作家巴金在谈及幼年时背诵《古文观止》的时候曾说:肚子里有几百篇古文作底子,写起文章来就不会害怕了。可见,记忆在经典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经典教育,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强化学生对经典的背诵、理解。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到22岁之间,已经过了背诵经典的黄金年龄,但是,如果我们精心选择,详加引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障碍,背诵经典,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笔者建议,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各年级的骨干的教师挑选经典著作中的经典段落,并加以简洁的注释,编成背诵手册,鼓励学生利用零星时间学习、理解和背诵。

2.加强课堂教学中经典内容的比例。在大学生中加强经典教育,关键还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中传统经典的内容的比例并不大,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增加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内容的比例,相应增加《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的经典内容并且详细讲解,要求学生不仅能背诵,还要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各种相关的图书资料,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自己阅读经典的感受。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一部经典在课外认真阅读,定期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定期举办各种讲座,系统传授经典的内容。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经典教育,仅仅凭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经典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展开,其间不仅包含着文学、史学和哲学的内容,也包含着对于同一部经典的不同解读。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经典的内容、意义和价值,辩证的认识经典的内容,还需要举办一系列的知识讲座,向青年学生系统传授经典的内容,培养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深厚的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