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在高校社团活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16
/ 2

[摘要]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学校社团活动质量进行评估,对影响学校社团活动质量的多项评估指标及多层次评价等级建立了评价矩阵,用综合评判法给出最终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反映了高校社团效果的模糊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社团活动质量的状况。对高校来说,这是一种有价值的社团活动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模糊思维 评估指标 综合评判

长期以来,社团活动一直被视为学生课外生活实践教育的生命线,而社团活动质量又是直接影响课外生活实践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如何做好社团活动的推动工作成为了学校领导必修的一门课程。
目前高校社团活动的开展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但却多而不精,无法切实满足同学们的需求;社团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因为人员变动的原因使得一个社团走上末路;评估方法的不当,使得原本优秀的社团没有及时将其信息为学生所了解而悄然消失,或者虽然存在,但也是苟延残喘、名存实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也就达不到锻炼学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
那么现今高校的社团到底应该怎么去管理呢?怎么去改变会比较好?为此,学校的教学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对学生课外生活实践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和评判。由于学生社团活动质量评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评价结果。因此,我们用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学生社团开展质量这一多因素,多变量的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是为学生课外活动效果评定提供一种比较客观、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而为正确综合评价社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模糊思维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是模糊现象或模糊概念。例如,“年轻人”、“高个子”、“多云”、“污染”、“机械性良好”、“四肢无力”等等,是否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现象,模糊性是绝对的,而清晰性或精确性是相对的[1]。精确数学考察的对象是界限分明的清晰事物,允许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但是当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精确化的可能性减少时,精确数学就显得无能为力[2]。就像人是否秃头是很容易判断的,但要给秃与不秃下个精确的定义却很难。同样,对一件物品的坚硬程度、美观与否等,精确数学都无法描述[3]。面对大量的模糊概念及不可避免地要处理的大量的模糊性现象,传统的方法及经典的集合就显得苍白无力了。于是,为对这些模糊概念加以刻化,美国的控制论专家查德(Zadeh)在1965年推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模糊理论诞生了[4]。
简而言之,模糊理论就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的现象和问题的数学,又可称其为“模糊数学”。运用“模糊数学”解决“模糊问题”就是应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对多因素的制约关系进行数学化的抽象,建立一个反映其本质特征的理想评价模型,它比较适宜于评价诸如医学、气象、心理、经济管理、石油、地质、环境、农业等因素多、结构层次多的对象系统[5]。
综合评判是模糊数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对评价多因素质量问题有较好的效果[6]。首先需确定评价指标集合U、等级集合V以及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综合评判中的最大隶属原则判别其归属。
二、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的建立[7-10]

(五)综合评判
通过数学运算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得出 ,根据计算结果,找出最大分量值所对应的评语。
三、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的应用
下面将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模型对高校社团活动质量进行评估。
(一)建立因素集
U={活动态度,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效果}


(二)建立评语集
V={优,良,可,差}
(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附近几所高校的数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调查, 并由这些熟悉高校管理质量评价的专家给予赋值,给出表2所示的权重值分配情况,经过一致性检验得知无逻辑错误[11]。
表2:社团活动质量两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四)进行综合评判
笔者通过对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问卷,发出问卷80份,收回80份,有效问卷80份,表3为此次评价结果表。
表3:评价结果表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最大的数为0.379787,其所对应的评语集等级为“优”,那么我们可以对此社团开展活动质量的评估值为优秀等级。
四、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高校社团活动质量这一多指标、多变量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社团开展质量为“优”。该评价方法简便、客观、合理,从而为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便于管理者的社团管理。
虽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社团质量进行评判的方法简单易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1)社团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的因素很多,在操作过程中不可能全部予以考虑进去,很容易遗漏一些因素。(2)权重的赋值人为因素比较大,虽然在操作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能够保证其一致性,但赋值的大小不一定科学,也会给最终的评判结论带来一定的差异性。(3)对于社团的管理,由于各个学校的设置以及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评判标准也不尽相同,况且,不同类型的社团其目标的不同也会导致其态度、内容、方式以及效果等方面标准的不统一,这将对最后的评判结果带来一定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1]肖辞源.工程模糊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彭祖增.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胡永宏,贺恩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杨纶标.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张素梅.基于AHP法的教师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高等理科教育,2009.
[6]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7]朱小雷,吴硕贤.大学校园环境主观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城市规划,2002.
[8]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刘纪辉.模糊数学方法在房地产价格评估中的应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10]刘易,张日桃.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
[11]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