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3
/ 2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日益提高,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早期教育”或“超前教育”。孩子被驱赶着加速成长,对他们强制性进行的成人化教育剥夺了他们的快乐时光,也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如何进行儿童的早期道德教育,让孩子们在欢度童年的快乐时光中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将来的良好道德观的形成打下基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其“消极教育”中的德育方法和课程教学观,对解决当今儿童的教育问题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在开始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与天性,从儿童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可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若对儿童实施超前的思想或知识技能的灌输,不仅事与愿违,甚至会造成对儿童的巨大损害。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任由天性未受污染的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地成长,在儿童成长到一定的时候,教育者只需通过环境设置与控制,让儿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即可,
他所认为的幼年期教育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不可逾越儿童经验、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等的论述,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消极”的道德教育方式
卢梭认为,教育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与天性,培养儿童的善良习惯。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天性,良心比理性更加重要。理性只叫人分辨善恶;而良心则能使人无条件地乐善与好善。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遵循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规律,从良心而非理性入手培养儿童的道德,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在他们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二)“消极”的知识教育方式
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认为,儿童在12岁之前是“理智睡眠”期,在认识上只能接受形象而不能独立形成概念,所以此阶段不宜人为过早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不能用讲授功课的形式去强迫儿童接受知识,否则掌握的知识很容易形成偏见,将会妨碍儿童以后接受正确的知识,妨碍他今后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智。他建议此时应该指导儿童进行各种感官判断力的锻炼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培养良好的感性认识,为下一阶段的理性发展做准备。
二、“消极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儿童具有善良的天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道德习惯的培养和道德准则的教育应在不同时期进行,为儿童营造一方净土,让儿童在纯洁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自然地学习,才会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情操。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对我们的现代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应让孩子成为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给予儿童安逸的生活,他们就会感到幸福,想尽一切办法让儿童快速成熟,接受超前教育,是他们早日成才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当我们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不仅剥夺儿童短暂的美好童年生活,而且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如今的儿童表现出厌学和老谋深算已日益增多,随心所欲地玩耍成为他们的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任何超越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注入式教育,不仅剥夺了他们的童年幸福,而且影响了他们未来发展的潜力。只有让孩子“成为孩子”,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让他们过上真正的童年生活,他们才会成为未来社会文明发展的得力接班者。
(二)应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道德意识的培养。对儿童的教育,最重要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道德习惯的养成,无论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若其道德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都无法有所作为,无法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只有如此,儿童在未来的社会中才会自觉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三)应让孩子产生求知的欲望
如今的教育已经趋向大众化教育、素质教育,但是传统教育的精英主义取向仍深深影响着“教”与“学”观点。不仅老师们和家长们以学习成绩作为孩子能否成才的唯一决定因素,甚至社会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决定性依据。在各种力量的压迫下,孩子们被动地痛苦地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旨意”进行学习,而他们自愿努力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在同伴中能够出类拔萃,获得各方的认可。失去了这一目的,孩子们将失去主动学习的意识,将会认为学习那些枯燥的知识没有任何意义。卢梭认为,教师越主动,学生则越被动。因为“当你事事都在替他着想的时候,他还动什么脑筋呢?既然可以依靠你的深谋远虑,他何必事先考虑呢?”对儿童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给他这样或那样的学问,而是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让儿童主动产生求知的欲望,自己去发现各种感兴趣的事物的因果关系。卢梭的这些观点,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均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三、“消极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发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一)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而不是命令和服从,把教室看做师生相互交往和互动的平台,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感想,在交流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原先的师生关系在新一轮课改中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在心灵上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及防止学生思想被社会不良风气侵蚀。作为教师,可以不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但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灵纯净,必须帮助学生排除各种身心发展的障碍。而作为学生,除了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激发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使自己不断的发展。
(二)让学生自主选课
让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不是简单的给他们规定要学习什么。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生只需要“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至于在一个领域内学哪门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让学生自主选课,由于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所以学习兴趣比较高,而且也顺应了自己真正想要发展的方向,必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年幼的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财富的创造者。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社会的和谐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得以实现。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重视,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发现儿童。卢梭提出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重视儿童全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这种观点在教育上所起的作用,尤如“日心说”在天文学上的作用,所以有人称之为“教育界的哥白尼”。在今天看来,卢梭的教育思想仍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自然和自由,的确需要用自己的天性去感悟真理。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谢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