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26
/ 3

[摘要]危机管理是当前我国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已经成为危机高发的地方。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但给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而且还极大的影响了高校自身的声誉,给学校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害。因此,高校危机管理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危机管理体制,预防或减少危机的发生,并及时的化解危机。
[关键词]危机管理 高校危机 高校危机管理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前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危机事件,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来社会高度的关注,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影响高校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危机事件处理的能力也是对高校组织、管理能力的现实考验。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正视校园危机事件的存在,并积极探讨有效遏制危机事件的方法与手段。
一、我国高校危机的现状
当前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密切加深,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同时,由于高校的社会化和开放性增强,使得高校也越来越容易受到一些对学校正常发展,以及给学校声誉带来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目前,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各种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例如:2004年2月云南马加爵事件、2008年去10月上海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园暴力事件、2010年3月四川大学学生持刀杀人事件、2011年5月中南大学学生杀人案、2011年6月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龙仕绪宿舍杀人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高校危机管理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我国高校危机发生的原因
根据我国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引发高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当前高校并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场所,它已经完全的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都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受学校周边不良治安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学校周边餐馆、小旅馆、KTV等场所,使得在校大学生与社会人员的接触越发频繁,并沾染上很多不良习气。
2.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原本的“象牙塔”变成了人人都可以进去的地方,大学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但是这却使他们要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就业的压力。由于当前的毕业生和待业学生增多,而工作岗位却不能与这个数字成为正比。并且由于学生思想上的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无法就业,形成严重的就业压力。
3.高校的扩招,也使得高校不断提高办学规模,多校区办学成为当前高校办学的主要形式。由于校区的分散性,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管理面拓宽、管理层次增多。并且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多,给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无法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能得到全面细致的落实。
4.当前高校都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里的很多后勤服务工作都是由一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个体商户来承担。[1]有的企业和个体商户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学生利益,后勤服务工作不到位,学校的监管不到位,从而引发高校危机。
5.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不是特别成熟。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学生要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竞争压力,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因此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自身或师生的生命安全。
6.高校是一个人群密集的特殊单位,学生上课、生活、课外娱乐活动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种高度的统一性使得他们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于某一事情达成一致,出现群体事件。如果管理不严、疏导不当,就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
三、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
从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各所高校对危机管理的意识都在不断加强。从学生方面来说,内容主要集中在防火、防盗、防骗、交通安全这几个方面,特别是学生宿舍的用电安全。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安全,一些高校都举办了相应的讲座或印发一些有关的宣传资料,以及开办一些校园安全知识竞赛等。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一些高校会对他们进行健康普查,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心理方面主要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新生心理状况,对于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生理方面主要是对新生身体进行检查,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对于有严重疾病的学生进行隔离治疗或休学治疗,从而避免或降低一些危机的发生。除了对学生进行的有关危机防御教育外,很多高校还都建立了校园110等危机管理中心,对高校的危机事件进行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解决方案。虽然我国高校对危机管理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将其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起步较晚,很多工作还处在摸索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近几年的校园惨案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警示,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探索并完善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体制。


(二)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通过对以上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现状的分析,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充分的认识到高校危机的存在,并通过一些手段对高校危机进行预防和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对高校危机研究的起步较晚,系统性的研究不足,因此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2]
1.高校危机管理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2.高校危机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
3.高校危机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4.高校危机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我国高校危机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高校中有关危机管理的观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危机意识淡漠、回避危机以及对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方面。
其次,我国高校对于危机管理欠缺专业性,高校危机管理缺乏研究人才,并且有关高校危机管理的理论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受我国高校管理目标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对高校的危机管理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四,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主体缺乏对危机的应对能力,主要表现在: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危机应对的必要准备、高校管理者缺乏危机的应对能力以及高校危机管理主体缺乏对危机应对的素质教育。
第五,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特别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使得我国高校在处理有关危机的工作中处于两难的境地。
四、完善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危机意识的培养
高校要想搞好危机管理,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这是做好危机日常防预和管理的重要前提。[3]
首先,居安思危,加强危机教育,树立危机意识。高校要搞好危机管理,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这是做好危机日常预防和管理的重要前提。同时高校还应加强日常危机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面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其次,科学制定预案并加强演练,将危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高校的工作实践中,要防止危机、必须理性地认识危机,科学地进行预测,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危机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实现危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加强日常管理,减少或避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高校应切实加强日常管理,消减甚至避免危机的发生。
(二)高校危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培养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专业性人才是完善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的物质保障。当前在我国还没有针对危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而在美国、日本不仅专门开设了有关危机管理的课程,还专门建立了危机管理学专业。危机管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危机管理的针对性、专业化。当前我国高校在危机管理的工作中多半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处理危机事件,没有完善的理论保障,对于危机的处理有时会存在一些漏洞。
对如何建设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人才队伍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张学栋建议,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成长之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实现对现有应急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转型与再造。
对于公共部门应急人才建设的培养目标,张学栋先生简单概括为“四得”,即一个合格的应急管理人才应该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体现判断问题果断而“得体”、采取措施到位而“得力”、发挥作用稳健而“得劲”、做出决策科学而“得法”,这“四得”同时也是培养高校危机管理人才的重要目标。[4]
(三)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的危机管理机构大多都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临时组织成立的,缺乏危机管理的制度安排,所以完善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体制,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要完善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构。健全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构就必须使高校危机管理机构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高校日常管理的核心目标不是危机管理,但是高校危机管理却能为高校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因此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必须对危机充分了解,并定期对高校危机进行排查,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则根据危机的性质和影响范围成立危机应急处理小组进行危机干预和危机的恢复工作。
(四)加强高校危机管理主体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在突发事件和危机面前,危机管理主体能否快速、有效地解决危机事件,关键取决于一些必备的能力要求。[5]
首先,应当具有准确判断的能力,它是一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和形势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准确决策的能力。
其次,应当具有迅速反应的能力,它要求在危机发生第一时间,做出迅速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行动,降低危机和灾害给学校造成损失。
第三,应当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有力能够有效组织可支配的资源,有序地进行应对和重建。
第四,应当具有良好的素质教育能力,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素质教育,可以为高校防范危机以及解决危机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五)加强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依法治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于现代高校来讲,我们同样应当举起“依法治校”的大旗,来实现高校管理的长治久安。“依法治校”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们的切身利益,避免由于现行法律不健全所引起的在出现危机事件后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因此,需要颁布专门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来预防和处理高校危机事件,解决因此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为高校管理者依法治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6]


五、总结
当前我国高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影响已经破坏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使高校的声誉受到极大的影响。高校与其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付出高昂的代价来处理,不如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危机管理体制,通过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来最大限度的化解和消除危机,为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慕好华.高校危机的类型、成因及对策探析[J].焦作大学学报,2008.1.69-70
[2]翟婷.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靳猛.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7.10.123-124
[4]张国栋.我国急需专业危机管理人才[Z]中国网,2006.10
[5]张国栋.公务员的应对能力[Z]学习时报网
[6]张可辉.我国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师,2008.3 125-128
(作者单位:1.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