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性勤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28
/ 1
  在日本短期进修,下榻的那栋公寓房的管理员是一位已经头发花白的老人。他叫山田,是我到日本之后相识的第一个日本公民。
  山田把我领进已经安排好的房间之后,大概有事要去忙,老人略略停留,便离去了,走得很匆忙。我正放置日常用品,敲门声响起。“异国他乡,哪会有熟人来看我?”我疑惑,打开门一看,山田老人。他肩上扛着一台小型洗衣机进来。他说,是他自家的洗衣机,是借给我用的。山田老人又给我做了使用这台洗衣机全过程的操作示范,还不放心,又让我再演示一遍,这才满意地笑了。老人查看一下房间的灯光照明,特别提醒我:今后如果灯泡坏了,不要自己换灯泡,要打电话叫他,一天24小时,他会及时接到电话,尽快过来,一副不容商量的表情。
  日本人一般是驾驶私家汽车上下班的。我离进修单位很近,步行也就是五分钟,也就不需要交通工具了。可在一周之后,山田老人推来一辆旧自行车,说是借给我用来上下班代步的,不容我推辞,非让我使用不可。又一再交待我,如果车子出了问题,交给他修理就行。最后,还特别叮嘱,晚间不要使用,因为自行车的车灯坏了,没有车灯会有危险的。来到日本,我接触的第一个日本人就是这样的。是因为老人知道我是中国人,才那么勤勉周到?是他善于做作,好做表面文章,还是他从来就是这样的工作?反正身处异国他乡的我,第一感觉就是亲切诚恳,是如归的暖意。
  山田老人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与老人接触多了,我很快就从内心把他当做一个亲切的朋友,或是亲人了。
  我白天上班,晚间没有什么社交,人生地不熟,就基本不外出,总是一个人呆在室内看书、看电视。老人大概担心我寂寞,有时就没事找事到我的房间来坐坐,聊聊天。从他的举止表情,我看出他又担心打扰我的生活,老人很可爱。便真诚表示欢迎他在我下班之后常来坐坐。此后,他走动的就多了。
  我的日语是个“半吊子”,英语说得比较流畅。老人的母语当然没问题,英语却是个“半吊子”。为了解决两个不同的“半吊子”问题,便于交流,老人每次过来都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日大辞典,在弄不明自我的意思的时候,随时查阅。
  交往中,老人显得很直率。他的私生活,对我也不回避,谈起他的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谈起他的前妻和他的孩子近况,谈起他的第二次婚姻,不乏某些烦恼。同样应了我们“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的古说。
  有一次,我问起一个在我看来很是敏感的问题:“日本很强大,为什么美国军队驻守在你们的国土上?”老人毫不犹豫地愤然回答:“我反对美国驻军,我们自己能够保卫自己!”敢于明白无误地发表同政府政策相悖的看法,让我一愣。谈起日本强大过程,我问:“日本的强盛是不是就因为明治维新的成功?”
  老人摇摇头:“日本明治维新的胜利,当然是日本崛起的起点,但又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最后使日本在二战中惨败,我们百姓吃了许多苦头。”老人的回答,绝非一种权力灌输的政治语言。老人独立思考,更让我对他增加一分尊敬。
  “那么,日本在二战后又迅速崛起,大概是离不开明治维新所奠定的基础吧。”
  老人用日语表达,我听不明白,用英语表达,又缺少相应的词汇。幸好老人想到日文中大量使用了汉字,尽管读音有异,语意却是相通的。对于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他在纸上写下五个字,“全民性勤勉”。
  我一下子明白了,觉得很确切。因为老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就是这五个字的活注释。
  (摘自《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