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至立:我热爱所有做过的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4
/ 2
  在2008年10月底闭幕的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接替顾秀莲成为第十届全国妇联主席。
  在多年职业生涯中,陈至立的履历堪称繁复。早年长期置身科研,1998年至今历任教育部长、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她是新中国首位女教育部长。北京奥运会期间,她还是首位由奥组委高官担任的奥运村村长。
  从政几十年,陈至立有怎样的心得和感受呢?
  
  【学者】
  学物理让我不容易头脑发热
  记者:很多中国女性把你当成楷模,你是怎样达到今天事业的高度的?当年你在解放军丹阳湖农场劳动,想过有这一天吗?
  陈至立:楷模担当不起。年轻时也完全没有想达到什么高度。从个人来说,我除了想在科学研究上有建树外,从来没有设计过人生。而且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说实话,可能自我设计也没什么用。现在社会给个人提供的空间不一样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人生之路能走到今天,我想首先是时代。我能出国留学,是恰逢改革开放的年代。其次是机遇。学校毕业后,我一直是搞科研的,80年代初研究所的领导班子要年轻化专业化,老同志退下来,大家就把我们给推荐上去了。机遇造就人。
  记者:做科研的经历对你的性格有什么影响?
  陈至立:你知道,物理有几门功课是很难学的,比如四大力学。我觉得,学过那些之后,看别的书就不发憷了。物理让我逻辑思维比较缜密。所以,我可能是个比较理性的人,不容易头脑发热。
  【部长 国务委员】
  很欣慰置身10年教育大跨越
  记者: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教育部长,在你任内,中国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现在回头去看,你最满意的工作是哪些?
  陈至立:我担任教育部长是1998年到2003年,后来作为国务委员也是分管教育等领域工作。这10年,是中国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大跨越的10年,能够置身其中,我感到很欣慰。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两免一补”,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记者:高等教育呢?
  陈至立:从高等教育来说,当年的入学率大概是9.8%,现在有23%,现在在学大学生有2700万,这是个很大的飞跃。多少孩子因为扩招上了大学,有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中国一些学校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在加强。
  职业教育本来是个薄弱环节,这条“腿”以前是跛的,这10年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记者:读不起书的问题是否少了?
  陈至立:是的。国家花了大力气完善困难学生补助政策,形成了减、免、补、贷、助等完整体系。
  
  【“村长”】
  台北选手夸我闽南话地道
  记者:奥运会期间,我们在电视上也看到你作为“奥运村村长”优雅得体的形象。
  陈至立:奥运村是个地球村,“村长”这个身份很特别。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这是个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努力以最贴心的服务、最热情的态度来迎接远方的客人。不管是哪里来的,都要让他们感到我们非常在乎、非常尊重他们。
  记者:“村长”生活是怎样的,有没有发生一些难忘的事情?
  陈至立: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奥运会闭幕式的那个晚上,我们在“鸟巢”开了一个会,会议结束后应该有12点多了,我又回到奥运村,想去看一看,因为很多运动员都在狂欢庆祝。
  到了的时候已经快一点了,我想去看看运动员用夜宵的情况。突然在黑暗处有几个年轻人过来打招呼,找我签名,他们叫我“村长”。他们说,他们都是从山西来的志愿者,第二天要回去了,想请我签个名留念。我很为这些志愿者所感动,奥运村的“五个零”(安全工作零事故,食品卫生零事件,礼宾接待零失误,接待服务零投诉,运行保障零差错)是村内2.5万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创造的。
  记者:据说你曾用闽南话欢迎中华台北代表团。
  陈至立:在一次欢迎仪式上,有中华台北代表团参加,我是闽南人,就用闽南话表示欢迎和祝福。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但是讲完后中华台北代表团就开始鼓掌欢呼。他们的运动员还在报纸上说了自己的感受,说感觉很亲切,还夸奖我的闽南话讲得非常地道。
  
  【妇联主席】
  真情热情激情 干劲韧劲闯劲
  记者:你现在是妇联主席,但以前你有没有在妇联系统工作过?
  陈至立:其实,我在做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时候,也分管过妇女工作。在复旦大学学习时,我担任过学生会女生部部长。我在研究所工作时也当过妇委会主任。
  记者:你在就任妇联主席的讲话里,特别提到“创新和维权”,这是你的工作思路吗?
  陈至立:我上任时间还不长,还需要下去调研。妇联十大之后我立即去江苏、安徽、河南作了调研。作为新一任妇联主席,我会带着真情、热情和激情,带着干劲、韧劲和闯劲,推进妇女儿童工作。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护权益。这两者是辩证的必须有机结合。
  记者:当前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陈至立:我认为尤其是要贯彻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关注农村妇女。妇联要在组织、引导、服务、维护农村妇女权益方面下大工夫。
  记者:除了全国妇联主席,你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对你推进妇女儿童工作有帮助吗?
  陈至立:肯定会。我会密切关注和积极推动有关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的实施,积极推动有关立法工作。
  记者:最后,从科研人员直到全国妇联主席,哪一个岗位给你的印象最深、挑战最大?
  陈至立:应该说,每个岗位对我都是很大的挑战,都很难忘。但,我热爱所有我做过的工作。现在担任全国妇联主席,是我又一个新的工作的起点。我觉得,我担任什么工作都会真心地喜欢上它,全身心投入。
  
  【日子】
  读书上网 应酬不多
  记者:在丹阳湖农场劳动是你人生中最苦的时候吗?
  陈至立:体力上可能是,因为在农场劳动,活儿很重。但我的农活儿还是干得很好的,比如说挑担子,那时我可以挑百来斤,因为福建的女孩儿从小就会挑担子。我们还经受了1968年特大洪水的生死考验,当时的口号是“人在农场在”。那两年的艰苦劳动对我是一种磨练,终身受益。当然,当时对待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是错误的。
  记者:大家很好奇,国家领导人的一天是怎样的?
  陈至立:其实是很普通。我习惯晚睡早起,半夜一两点睡,早上七点左右起床。一天睡六小时就够了。早饭和晚饭在家吃,中饭在机关吃,吃饭应酬不多。我喜欢到各地去搞调研,喜欢上网看新闻。
  记者:有什么业余爱好?最近在看什么书?
  陈至立:年轻时我喜欢体育活动,特别是游泳、篮球。现在没有什么很固定的运动项目了,散散步而已。我喜欢看书,过去爱看小说,现在多看传记或知识性的书。最近在看《突围》,是李岚清同志写的,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一本书。
  
  【家庭】
  家务事婆婆帮了很大忙
  记者:这么多年你的事业一直处于上升期,是否还有精力照顾家庭?
  陈至立:说实话,家里人对我的照顾比我对他们的照顾要多,特别是我婆婆帮了我很大的忙,两个孩子都是婆婆带大的。当然,也有那么几年感觉很艰苦,那个时候婆婆还没有退休,我丈夫当时在部队,我一个人要上班,又得带孩子,每天像打仗似的。
  我现在不大做家务了,但是年轻时什么家务我都做,也会做。比如我会包粽子,你们信不信?而且会包不用绳子捆的粽子,诀窍是把叶子尖从粽子中间穿过去。
  记者:你的幸福观是怎样的?
  陈至立:我很少去思考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等问题。但我觉得每个人只要尽力做有益的事,家人孩子平安,有亲情友情就是成功、幸福的。我们家就是如此。
  
  【心态】
  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记者:你认为期待事业有成的女性应该注意什么?
  陈至立:珍惜自己是女性,忘记自己是女性。女性要注意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不怕麻烦,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再就是要有个好身体。我当教育部长时,下基层去看学校,学校电脑室一般是在五六楼,你想,十个学校走下来要爬多少楼梯。再比如,这次奥运村接待来宾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我们冒着酷暑在广场上举行欢迎仪式。因为太热衣服全都湿了,一天要换两三套,很多男同志穿西装,衬衫都可以拧出水来。
  记者:你做什么事都有积极的心态吗?
  陈至立:我觉得自己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我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每次搞懂一个问题,我就觉得很高兴。我也很热爱工作,什么工作给我做,我都很喜欢,我从来没说过这个工作我不喜欢,能不能给我换一样。生活中,我对周围事物保持着好奇心。
  记者:最后,你对中国女性有什么赠言吗?
  陈至立:还是我在全国妇联十大上那句话吧:“同志们,加油!”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