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元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9
/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同时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着反作用。我们要研究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得不先从元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入手。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元是经过多年征战后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与之相伴的一直是战争和民族的歧视与融合,但这并未影响元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元的天文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一)社会经济基础
地域辽阔,民族间交往增多,对外开放,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建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司,指导、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编辑《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兴修水利等,使元代的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技术得以提高。在手工业方面,这时的手工业种类繁多,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超过宋、金时代。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全国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与政府对许多商品采取专利垄断政策和设立市舶司直接控制海外贸易有很大关系。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当时京师大都号称人烟百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交通运输业方面,运河的开凿和海运的开辟,对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官民造船业的扩大、航海技术的提高,都起了重大作用。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立,对国内交通的发展和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亦起了重大作用。
(二)社会政治基础
这一时期,中原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受到蒙古奴隶主贵族铁骑的冲击,以儒家的“仁 治”思想为主干,杂糅和保留部分蒙古传统的新的封建统治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元世祖仿效汉法,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来总理全国行政事务,枢密院来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在军事方面,元世祖实行军民异籍、军民分治的政策,使军职不得干预民事。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在笼络汉族军阀、重用汉族地主的同时制定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在科举考试中对待不同等级也采用不同的政策。汉化和民族歧视成为元朝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政治环境。
(三)思想文化基础
蒙古族统治者经过70多年的对内对外征服战争,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元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心政府的名义确立各少数民族政权合法的朝代,而且也是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朝代。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元朝的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显著特点:兼容和“不尚虚文”。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元曲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了。元朝还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也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元代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郭守敬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也在这时发明。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一个实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一)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归根到底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作为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民族来统治较为先进的民族的元朝,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无疑是通过汉化教育等措施来维护蒙古民族对全国的统治。
(二)内容
程朱理学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理学将纲常伦理、仁义道德抬高到衡量是非善恶标准的地位,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约束的力量,对于维护封建宗法秩序,巩固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着重要的意义。蒙元统治者也正是渐渐地看到了这一点,以儒治国成了他们的一种最佳的、必然的选择,所以元统治者把理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元统治者不仅注重思想的教育,他们还非常注重实用性的东西。在把理学作为教育内容的同时还要求学习文学、历史、法律、天文、历法、算术、农业、医学、水利、兵刑、音乐等内容。这与蒙古人务实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还必须提到的是元时各种宗教思想的并存。无论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还是道家的清静无为逍遥适意、释家的淡泊名利责己治心的人生追求,对于维护统治都有一定的作用,而元统治者来自漠北的草原游牧区,他们对汉文化的认识是从一片空白开始的,汉地的三教对他们来讲都很新鲜。在西征过程中他们又接触到了许多宗教,虽然他们自己更崇尚萨满教,但对其他诸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他们也认识到了各教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元朝各种宗教思想并存。


(三)途径
为了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仿效汉法,建立年号、国号和礼仪制度,承袭中原王朝传统的国 家机构和职官制度,建立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不但有利于元朝的中央集权,而且对日后的地方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影响。行省为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统领一省的军事、政治、财政等大权,其建制如同中书省,长官为丞相(为怕地方权重,一般不设),必须由蒙古人担任。下设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副手。行省之下,有路、州(府)、县各级机构。元代行省下为中央中书省的分设机构,负有防范汉人的任务,因而职权相当大。其基本职责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务:省内的民政、刑法等,都由行省官员负责;二是财赋,包括屯田、遭运、市舶等事务亦由行省官员负责;三是军务,凡属行省内的军政,都由行省官员处理。行省长官虽有很大的权力,但必须接受地方监察官的监察,职权受到严格限制。元代在全国分设了二十二道监察区,在各道设置肃政廉访司,长官为廉访使,负责监察地方。同时,在江南建康(南京)和陕西京兆(西安)设置行御史台,和中央御史台分领二十二道。他们除纠察行省官员的施政得失外,每年两次审核行省文件,以防行省违制。这一套完备的制度,确保了元的教化思想能够渗入到每一个角落,在元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其次,建立了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是推行教化和培养官僚接班人的主要地方。元代的学校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国学,一是地方乡学,一是书院,一是社学。国子学分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国子学主要是学习四书五经。在国子学里对汉人学生限制较严,对蒙古及色目人较宽。蒙古国子学主要是选子弟俊秀者入学,学习蒙古文字的《通鉴节要》和算学。回回国子学则是教习波斯文字的学校。元代的地方学校有路、府、州、县之学,但事实上并未普遍设立。不过,元代书院之风盛行,然大部分具有官学化的地方学校性质。元还曾设立过蒙古字学和医学及阴阳学等专门性质的学校。社学在元代在教育上的一件重要措施。社学的设立,与后来的村塾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学校相互影响,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再次,仿行科举制度。一种思想要彻底的贯彻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利益的驱使。元代最终还是开了科举考试,并把它与官吏的选拔联系了起来。元代的科举有俩点是要说明的,第一就是元代科举考试把蒙古人和色目人分为一组,汉人与南人分为一组。前者考试较宽,后者较严。其次是从四书出题,并规定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关于其他经书亦已朱熹之说为主,《易经》以程朱为主,得兼用古注疏。这是程朱之学成为官方思想的具体表现。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中选者,蒙古、色目人作为一榜,汉人、南人作为一榜。得中进士,委派官职,但蒙古、色目人比汉人、南人从优。科举成了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途径。
最后,元在采取了笼络汉族士人、尊孔崇儒政策的同时还采取了宽松的宗教政策。元征用大儒窦默、许衡、吴澄等,他们提出了一套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经验和理论,对加强元的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孔子,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将全国的枢密院改为孔子庙,还下令各地建孔庙。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元统治者对于儒学的态度,而且在思想上为人们树立了精神的标杆。当然不可否认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元还是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的。元朝对不同的宗教持包容和开放的政策,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内的各种宗教,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佛教元朝相当的尊重,藤迦派法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这在当时的整个人类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的思想,也是古代统治者常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三、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批判的继承中才能更好的发展。元朝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设立完备的官僚机构来贯彻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们今天依然是非常可行的,这与我们今天各种机构的设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对于把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是不可取得,我们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荣辱与共。在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用的,我们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学校和考试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像元这样的朝代也能认识到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我们今天就要更加重视。关于宗教问题,我们既要如元一样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但对于邪教也要毫不留情的打击,还人民一个健康的宗教世界。
总之,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对元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元朝,互联网
[2]历史风云网,元朝,互联网
[3]元代理学官学化初探,孙建平,湖南大学03硕士论文
[4]论许衡的理学思想及其影响,阎秋凤,郑州大学06硕士论文
[5]元代国子监研究,王建军,暨南大学02博士论文

(作者单位:吉林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