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4年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4年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0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2017例,输入性病例15例,年发病率为0.00∽532.58/10万;2014年报告病例11840例,发病率为532.58/10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11月,共报告11979例,占发病总数的99.56%。发病数居前5位的街镇依次为永平街、棠景街、石井街、新市街、同德街,该5个街镇的病例数占全区总病例数的50.11%(6029/12032)。男性5995例,女性6037例,男、女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1.64/10万和74.06/10万,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P〈0.01)。以20~49岁年龄段发病数最多,共报告7652例,占发病总数的63.50%。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居多(3153例,占26.21%),其次为工人(1229例,占10.21%)。结论白云区登革热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及季节性、周期性流行等特点,及早采取以控制蚊媒密度为重点的控制措施、加大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的执行力度是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