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中国化之三种价值取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百年康德美学的中国接受,学者们的价值立场选择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康有为、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康德哲学美学的接受者,由于受西上中下价值观念、康德学在19世纪的复兴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对康德都选择了仰视并抬高的姿态,当中缠绕着“为己”与“为人”的价值抉择;其二则是朱光潜、牟宗三、李泽厚等学者,分别基于西学、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唯物论等不同的文化立场,对康德美学均采用俯视性的审视,其中显现出来的是降低的价值取向;其三是理想中与康德哲学美学的平等对话,精通哲学与德文是平等对话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前的郑昕及其培养的学生,近期的邓晓芒和李秋零、曹俊峰等人,均显示出与康德对话的姿态,现实中学者们与康德的平等对话,尚在进行当中.尽管价值立场不同,但学者们取得的重要成就足以警示当代中国学人,告别康德美学决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