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企改革到国有股减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8-18
/ 1
国有企业改革关键问题之一是解除社会负担。中国的国有企业,实际上不只是企业,而是一个社区,负担了许多社会功能。许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超过在职人员,冗员达到了30%,不解除这部分负担,无论是哪一种主张,自负盈亏也好,平等竞争也好,加强管理也好,只能是纸上谈兵。问题在于,无人承担这部分改革成本。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者,对此只字不提,只是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外部条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者,也只是明确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这分明是“新人新办法”,而回避了迫在眉睫的“老人老办法”和新办法如何衔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大有自发发展的趋势,无论是破产,转产,合资还是搞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者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裁减冗员。下岗工人越来越多,成为各级政府最为头疼的社会安定的包袱,被迫拆东墙补西墙,勉强解决3个月的待业保险问题。如果再拖延下去,经济结构转换,国内外市场竞争,经营者行为个体化三个规律,将自发为自己开辟道路,结果是国有资产被少数人占有,而把数千万工人抛向社会。政府或者命令银行发放贷款维持企业,或者以赤字或国债方式向失业工人发放补助,或者发动新的经济高速增长,三种办法都将引发严重通货膨胀,迫使经济收缩,失业问题最终严重爆发出来。这样一种危险的前景,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