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DGGE蝴性结肠炎大鼠胃肠道中细菌多样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对大鼠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对健康SD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运用CTAB—SDS法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之间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溃疡组、用药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消化道中,不同部位细菌Shannon~数变化较大(1.64-3.05),结肠中Shannon指数最高,其次是胃,小肠最低。在结肠,不同组的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变化幅度不大,以用药组最高(3.05),其次溃疡组(2.98),正常组2.95,说明大鼠结肠在健康状态下细菌多样性最低,结肠炎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发现病变后的大鼠胃中拟杆菌属、梭菌属、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等厌氧细菌增加,病变后的结肠中乳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紫单胞菌属和梭菌属细菌明显增加;病变后小肠中部分乳杆菌种类消失,同时梭菌属和紫单胞菌属等不常见菌群的出现。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胃、小肠、结肠中有益菌乳杆菌明显减少,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梭菌属等明显增多,这些菌属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可能是造成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