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丛话 摩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3-12-22
/ 1
有些文字,需要刻石以垂之久远,昭示后人,但并不需要向山中采石,磨成方形碑料,运到别处去树立,那么,索性就把文字刻在山壁上。这种形式的石刻文字,称为“摩崖”。“摩崖”就不算是“碑”。但后人也有把摩崖文字称为“碑”的,如果我们不能说这是误用名词,至少也该认为这是“碑”字意义的引申。摩崖有两点好处:(一)可以永久保存,不摩崖有两点好处:易亡失。虽然难免遇到地震山崩,或人为的破坏,毕竟此碑刻经久。(二)刻文字的面积大小随意,不受限制。摩崖的起源,应当上溯到远古人民的崖画。但崖画绝大多数是用彩色垩土画在崖壁上,作人物鸟兽的图像,而不是镌刻的文字。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刻石的工具。因此,我们用“崖画”和“摩崖”这两个名词为它们作了区别。尽管摩崖刻的是图像,也只能说是摩崖画,而不是“崖画”。确实可信的第一处摩崖是陕西褒城县褒谷中的《畜阝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褒斜道是秦蜀交通要道,在褒城东褒水上。两岸山崖,拔地而起,没有道路。秦汉时在山上修建阁道(栈道),以通行人。阁道容易损坏,发生危险,故经常要修葺。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年),汉中郡太守畜阝君奉诏书修治阁道,完工,就在崖壁上刻了这一篇记录。从此以后,《石门颂》、《西狭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