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性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2年6月896例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PCVI)的患者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69例患者进行系统抽样调查,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下肢深静脉的反流程度对患者进行Kistener分级,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症状分级(C分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功能障碍评分(VDS)的相关性。结果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C分级、VCSS、VDS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505和0.449,P<0.001);穿通支病变对临床症状分级、临床症状严重度、劳动力丧失度有重要影响,并与下肢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709、0.845和0.902,P<0.01);伴发疾病、是否处理伴发病及是否穿弹力袜对临床症状分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处理伴发疾病对临床症状严重度及劳动力丧失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PCVI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受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及穿通支静脉功能状态的影响,深静脉瓣膜修复对本病的远期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