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巧代“训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教师批评学生,动机自然是善。但只有方式得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回想我的老师,对那些耐心对待学生错误的老师,至今还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对那些动辄发火训人、尖酸刻薄、冤枉“好人”的老师,至今仍心有余悸,怨忿不已!轮到我为人师,便将心比心,注意批评方法,非万不得已,决不声色俱厉,时常幽他一默,爱护其自尊,启发其自觉,避免了批评的副作用。我发现运用谐语,寓教于乐益处甚多。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德育》 2011年1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