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点燃学生数学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键词: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 激发兴趣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 一、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切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学习。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鄙视、厌恶、嫌弃,他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并向逆向转化 ;反之,教师对学生爱护、关怀、理解、体贴,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并可能向正向转化。大量的实例表明 :无论怎样的学生,都会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触动而接受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大厦铺垫的最初基石。我常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课堂上我们是师生,生活中我们是朋友”。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很自觉,高兴地做老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因人施教。 二、因人施教,全生得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增强学习情绪。因人施教是培养全班学生学习兴趣必需的一步,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分等指导。我常把每班学生分成优、良、一般三个等次。“优”是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 ;“良”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学习精神、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一般”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通过因人施教,分等指导,让“优”学生“吃得饱”、“良”学生“吃得好”,“一般”学生“吃得了”,这样做使这三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每堂课、每个提问、每道题的点滴成功中不断积累,最终凝聚成较充沛的“能量”,促其扬起前进的风帆,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数学兴趣。 三、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四、规律探索,“做”中发现,诱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数量关系、探索规律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从解题的方法中去寻疑,享受到数学带来的惊喜、神奇、美妙。如 :“有一根很长的绳子,它能绕地球赤道一周 (约 4万千米长 ),试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将这根绳子连续对折多少次后能使每段绳长小于 1米 ?”学生在借用计算器不断尝试及小组合力探索的活动中,得出了连续对折 26次的结论。 五、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 --讨论 --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六、学以致用,点燃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发生的基础是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通过学习它去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这就使得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当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尽量联系实际,如城市的电话号码由六位增至七位、八位可净增多少个电话号码 ?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的话费套餐到底哪一个对自己的家庭或父母更合适 ?银行的减息、加息对我们的收入有何影响 ?仅仅是利息上的影响吗 ?人民币的升值与贬值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短期看、长远看呢 ?国家税收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影响 ?……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倍感亲切,切实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也是一个合格的国民所必需的知识,也更增添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从而养成了一种强烈的数学兴趣。 总之,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教师、家长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小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发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就会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同时,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运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为了激发而激发,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者 张欣
出处 《中小学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