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酸血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预后及感染严重程度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高碳酸血症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的219例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 d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患者分为低碳酸血症组〔HO组,PaCO2<35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血碳酸组(NC组,PaCO2 35~45 mmHg)及高碳酸血症组(HC组,PaCO2>45 mmHg)。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以及入院1 d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动脉血pH值和血乳酸(Lac)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观察入院1、3、5 d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各组有创机械通气(IMV)比例、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AP患者需要IMV和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HO组(68例)及NC组(72例)比较,HC组(79例)患者入院1 d即具有更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础疾病比例和PSI评分,以及更低的PCT、CRP、IL-6和pH值。与HO组及NC组相比,HC组患者入院3 d和5 d时WBC、PCT、CRP、IL-6、PaO2/FiO2及Lac水平较入院1 d的改善幅度更小,且HC组入院5 d时WBC、PCT、CRP、IL-6和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HO组和NC组〔WBC(×109/L):18.33±1.44比10.89±2.37、11.15±1.74,PCT(μg/L):5.04±1.18比3.46±0.87、3.58±0.83,CRP(mg/L):78.43±7.17比54.24±4.97、57.93±5.39,IL-6(ng/L):75.35±11.92比60.11±10.27、57.88±12.34,Lac(mmol/L):4.36±1.24比0.78±0.39、0.86±0.64,均P<0.01〕,而PaO2/FiO2则明显低于同期HO组和NC组(mmHg:171.31±6.73比226.68±7.36、225.93±6.92,均P<0.01)。与HO组及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IMV比例(29.1%比22.1%、22.2%,均P<0.01)及28 d病死率(26.6%比13.2%、13.9%,均P<0.01);即使各组排除COPD患者后,HC组IMV比例及28 d病死率仍明显高于HO组和NC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HO组和NC组比较,H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28 d累积存活率(Log-Rank检验:χ12=4.976,P1=0.026;χ22=4.629,P2=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1 d内IL-6、PSI评分、高碳酸血症和入院5 d时PCT为SCAP患者需要IMV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325、1.229、1.396、1.313,均P<0.01〕;即使排除COPD患者后,以上结果并未改变。结论入院时合并高碳酸血症与SCAP患者IMV比例和28 d病死率增加相关,这可能与其早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导致感染增加有关。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