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给小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小学生由于种种心理压力而出现心理异常,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不容乐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观察边缘化学生,并与个别边缘学生交谈,结合自己在教学上所观和前人的研究,总结了边缘化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就这些心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对边缘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边缘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一、前言     自主学习方面: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程度甚于孩子,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心理尚不成熟的个别孩子无所适从。个别孩子面对升学困难问题,深感前途渺茫,导致思维迟缓、缺乏自信,厌倦学校生活,产生“厌学”心理。    个体差异方面: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个别小学生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体质感到怀疑,过低评价自己,始终认为自己“后进”,自卑感严重,胆小怕事,性情孤傲,不思进取,导致孩子不愿与他人接触,喜欢独处,产生“孤僻”心理。    家庭教育方面: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没有经历过风雨和磨难,自理能力较差,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产生“依赖”心理。    沟通交往方面:个别学生缺乏交往经验,遭遇挫折打击时,思维狭窄,沉默寡言,不服管教,自行其是,不能客观对待任何问题,不懂理解宽容,产生“逆反”心理。  [1]。   二、小学边缘化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在前人对边缘学生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边缘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其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发现他们普遍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 1)抑郁 [2]。内向、孤僻的性格造成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心里的话找不到地方倾诉,他们不断地压抑着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迁就别人,形成懦弱无能的形象,成为别人欺负、嘲笑的对象。进而越来越孤独,甚至别人犯的错也会归结于自己,进而形成一些极端的想法。( 2)自我效能感低。边缘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受老师和同伴欢迎,鲜有玩伴 [3]。( 3)脱离群体。边缘化学生脱离群体是他们“边缘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 [4]。大部分边缘化学生对于班集体没有强烈的归属意识,他们只是象征性的坐在教室里学习,对其他事情毫不关心。    三、针对小学边缘化学生的对策    (一)改进家庭教育     1.积极与孩子沟通    沟通可以让一个人更加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减少误解。父母要正确认识到,孩子正处在心理成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孩子可能会迷茫,会表现出叛逆的特点。父母应该正确引导,积极与他们交谈,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多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回归到正常的群体中去。     2.适当的期望目标    从家长的需求角度来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孩子就是家庭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 [5]。为此,许多父母私自给孩子報特色辅导班,期望孩子能比别人优秀。殊不知正是这种期望,增加了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同时还给孩子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正确的期望目标,不要以分数来评断孩子的智力。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奖励,不要因孩子成绩不理想就随意批评,打骂孩子,这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心理。    (二)教师期望效应     1.撕掉不良标签    在课堂中,教师不要轻易把学生标定为“差生”、“坏孩子”及“捣蛋鬼”。而要尽可能的夸赞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积极地期望,特别是边缘学生,如果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感,对他们成绩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源于期望而对学生作出各种标定,这些标定会使学生形成自我实现预言,从而使标签成为真实的行为(如被标定为成功的人,自以为是成功者,其行为更似成功者 ;被标定为失败的人,也自以为是失败者,并向失败者那样去做),以此可以解释学业成败的校内动因 [6]。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到,自己一句无心批评的话,或许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关爱,一种鼓励,更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依据边缘学生沉默内敛的性格,制定一套针对边缘学生的教学计划,多多给予边缘化学生爱的关注,更好地教会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手段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尊重他们,欣赏他们的闪光点,拾回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三)朋辈教育的重要性     1.一对一帮扶    教师可以选择部分或引导热情助人的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走进低年级边缘化学生当中去,以朋友的角色,帮助边缘化学生解决学习恐惧、人际焦虑等方面的问题,让边缘化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拾回学习的自信心和对人生的希望。     2.增强边缘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教师要加强教育,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该班凝聚力的首要目标是改善该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7]。边缘学生通过与同学交往,才可能会找到归属感。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让优秀班干及成绩优秀的学生去帮助边缘学生,与边缘学生建立友谊,提高边缘学生的成绩。增强边缘学生的集体意识,回归到集体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陈广正 .浅谈高校边缘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 [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 1): 165-166.     [2]董文辉 .边缘化学生的现状与对策 [J].新教育:吉林, 2007 ( 3): 9-10.     [3]黄兆觉 .小学边缘学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5 ( 7): 43-43.     [4]谭玮 .浅谈课堂中边缘化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J].心事, 2014 ( 16): 42-42.     [5]冯晖 .深州市罗湖区初中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陈太忠 .隐秘的力量——教师标签的社会学分析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7]叶倩 .小组工作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应用—以仰恩大学为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 4): 70-72. 
出处 《中小学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5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