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共 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表明,予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8%,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上对盆腔炎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在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的同时,能够有效优化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盆腔炎;护理效果   临床上,盆腔炎具有发病周期长,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影响较大的特点,其病症主要表现为在女性子宫结缔组织周围及生殖器官等部位的炎症,病症有慢性与急性之分 [1]。急性盆腔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引导分泌物增多、发热头痛等,具有发病急,且病症持续周期长的显著特征;慢性盆腔炎主要因急性盆腔炎为彻底治愈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易劳累、下腹有坠胀感等特征,尤其月经前后、性交后临床病症会加剧,且易反复,对妇女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 [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选取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我院就诊的 100例盆腔炎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我院就诊的 100例盆腔炎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划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 32±7.6)岁,病程 3个月—— 7年,采用常规的药物、手术治疗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 50例,平均年龄( 31+8.2)岁,病程 2个月— 6.5年,采用常规的药物、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会影响本次的研究结果。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首先,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主动同患者交流沟通,缓解陌生环境下的心理紧张感,并协助患者了解与熟悉医院环境。其次,由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盆腔炎的了解较少,在准备患者的物品以及饮食方面,难以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通过发放盆腔炎健康手册,并积极的进行指导学习,让患者以及家属对盆腔炎的病因、临床症状有全面的了解,使其能够注意饮食、运动、不良反应等 [3 ]。第三,强化基础护理工作,保持患者的床单、被套清洁,对病房进行定时的清洁和杀菌,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第四,加强患者的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在休息时采取科学的睡姿,减少患者盆腔的压力。指导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加强对患者的卫生管理。由于盆腔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的逆感染,这就要求患者要做好相关卫生工作,减少细菌的滋生。并向患者解释不卫生做法将会导致的后果,从而加强卫生意识。同时,炎症与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规律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人员要知道指导患者食用清淡的食物,服用一定的抗生素,提高自身对细菌的免疫能力。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指导患者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多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最后,在加大与患者交流沟通的同时,有效应用专业知识,了解并分析患者心理诉求,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很多女性患者在患病之后,担心影响生育能力,护理人员要科学的介绍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并通过相关治愈的案例,优化患者治愈信息,缓解紧张情绪与心理压力,充分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表示,组间率对比行 x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 ±标准差( x±s)表示,所获取数据以 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具统计学意义( P< 0.05)。   二、结果   护理干预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明显优良,两组间对比存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具体如表 1所示。
出处 《系统医学》 2018年09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