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S32及S34施工标段位于碳酸盐岩渠,在渠道开挖过程中,地质条件较初设阶段的地质资料有较大变化,文中对地质条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在复杂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勘察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 标签: 南水北调 碳酸盐岩 岩溶 地层
  • 简介: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行再灌注治疗2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再灌注方法分为直接PCI组(A组,n=198)和静脉rt-PA溶栓组(B组,n=45),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主要临床事件结果.结果:在平均住院日、出院时血浆BNP改善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直接PCI组均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心肌再梗以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在直接PCI组明显降低(P<0.05).但年龄小于65岁,或发病在3h内的患者,两种干预方法的近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静脉溶栓组患者就诊至开始干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直接PCI组(P<0.01),且静脉溶栓组未作择期PCI的患者其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直接PCI在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的总体效果优于静脉溶栓疗.但静脉溶栓起效快、费用低;对发病在3h内的患者,两种再灌注方法近期疗效相近.

  • 标签: 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 灌注方法 疗效差异 Myocardial INFARCTION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入选60例患者,将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送至闭塞病变血栓前,将其尾端的注射器抽成负压状态,前后移动抽吸导管,从近端至远端尽可能深地进行抽吸。结果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46例可见红色血栓,52例即刻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恢复TIMIⅡ级血流。均行支架治疗,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血管开通率100%。结论急诊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装置在血栓负荷较重的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能有效地减少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及远端栓塞,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

  • 标签: 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非梗死区导联ST压低对梗死相关血管病变位置﹑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病变情况及梗死后心功能变化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评价2009-2011年9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分析入院时心电图,根据是否存在Ⅱ﹑Ⅲ﹑aVF导联(下壁导联)ST压低及Ⅰ﹑aVL导联(高侧壁导联)ST压低分为四组。A组下壁导联ST压低组(32例),B组高侧壁导联ST压低组(20例),C组二者均压低组(9例),D组二者均无压低组(34例)。四组间进行临床资料﹑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的比较。结果冠脉造影发现对于梗死相关血管(IRA)A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的病变发生率高于B﹑C﹑D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6.1%﹑63.6%,A组合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9.4%﹑75%,各组间其他血管病变及病变血管支数无明显差异(P>0.05)。A﹑B组ST的压低幅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有相关性(A组r=-0.44,P<0.05;B组r=-0.66,P<0.05),C组ST压低幅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的压低能帮助判断梗塞血管的病变位置,非梗死区ST的压低的导联数目和压低幅度对预后心功能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观察伴有对应性ST压低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方法有Q波AMI患者106例,依据有无对应性ST压低分为两组,伴有对应性ST压低52例(A组),不伴有对应性ST压低组54例(B组),对两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结论有对应ST压低的病理性Q波AMI患者合并症多,死亡率高,预后差。

  • 标签: 对应性 ST段压低 急性心肌梗死(A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71例行急诊介入术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出现并发症28例,其中低血压11例,慢型心律失常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6例(包括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心室颤动),2例急性心包填塞,经处理后均消失。结论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预见性地处理并发症对保证急诊介入术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ST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ECG)显示ST抬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心电图演变过程,并统计患者ST抬高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采用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增强CT等相关性检查明确在非急性心肌梗死中导致心电图ST抬高的其他因素。结果本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变异性心绞痛14(26.4%)、心肌病11例(20.8%)、左室室壁瘤9例(17.0%)、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15.1%)、急性心包炎8例(15.1%)肺栓塞3例(5.7%),在心电图方面随着疾病的不同出现各自的特征表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于ST抬高,但导致此心电图征象的并不仅仅是急性心肌梗死唯一疾病因素,还包括变异性心绞痛、心肌病、左室室壁瘤、左室支传导阻滞、急性心包炎、肺栓塞等,此类非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电图ST抬高的演变。

  • 标签: 非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 ST段抬高 原因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用于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全程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再次手术介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用于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优化护理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 简介:墓碑型ST改变(TombstonmgofSTSegment)是STEMI患者心电图ST改变的一种类型,有此改变者预后极差。STEMI早期QT离散度(QTdispersonQTd)延长与早期原发性室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笔者旨在观察有墓碑型ST改变者的QTd,以判断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墓碑型改变 QT离散度 致命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IT)对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ST抬高ACS伴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与NIT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hBNP组采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NIT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静脉应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非ST抬高ACS伴AHF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水平,而且用药安全性也更加可靠.

  • 标签: 重组人脑钠肽 硝酸甘油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主要是为了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以便促使再灌注治疗更快开展,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增加满意度。方法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临床路径的,编写主要都是依据最新的和具有权威性的关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指南,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再灌注治疗明显加快。

  • 标签: 临床路径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59-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用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两组均为0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介入治疗的A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可缩短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压低≧0.1mv)和对照组(ST压低<0.1mv)。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 标签: 急性 前壁 心肌梗死 ST段
  • 简介:目的分析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型特点,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差异。方法选取8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各证型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结果80例患者中,痰浊内阻型患者26例,占33.12%;心血瘀阻型患者15例,占18.62%;痰浊内阻型患者中3支冠脉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占65.4%;不同证型患者3支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发现,实证患者53例,虚证患者27例;实证与虚证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最高,心肾阳虚型患者次之;不同证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E-AC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的关系。痰浊内阻型NSTE-ACS患者3支以上病变较多见,病情重,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心梗风险最高,需谨慎对待。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医证型 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实施价值,规范急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08例,5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即接诊优化、分诊评估优化、抢救护理优化、护送交接优化;5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及DTB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优化护理,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减少院内延迟,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优化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 急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