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立论》最初发表于1925年《语丝》周刊第35期,后来鲁迅将其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关于它的主题思想,卢今认为,“《立论》不仅讽刺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人生世相,更重要的是,作品对圆滑世故的中庸主义处世哲学及其赖以寄生的社会展开了无情的揭露与嘲弄”。这段话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研究者们的共识,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谈过与此相似的内容,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笔者只想在这里就《立论》的体裁和艺术性问题提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 标签: 鲁迅 中国先秦寓言 说真话 讽刺作品 文学真实 生活真实
  • 简介:那天不知哪来的兴致,同朋友到绍兴古城走了一趟。目的只想到鲁迅纪念馆坐一坐,顺便逛几家书店,淘几本书。前几次来书店的收获最大,这也就成了一种好印象。好在轻松而来,下了火车,一路走下去,凡有书报的店铺都进去走一遭,到了鲁迅纪念馆已是中午。在纪念馆大门买了票,是联票,含纪念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三处,先进了纪念馆,重温一遍鲁迅的足印。不过读多了鲁迅的著作和了然了更多鲁迅时代的旧事后,纪念馆的陈列就显得有些离鲁迅先生远了点,极左时代的印记未免太浓了。

  • 标签: 鲁迅 时代 纪念馆 著作 印象 绍兴
  • 简介:  陈独秀在上海编辑,倡导思想解放运动时,鲁迅便已成为的热心读者.他几乎每期必读,还将读过的,寄给远在绍兴的弟弟周作人,并在信中嘱咐其要认真阅读.……

  • 标签: 鲁迅陈独秀
  • 简介:鲁迅的杂文里,曾多次谈论过照相,其中1924年写的《论照相之类》是鲁迅论照相的名篇。鲁迅自幼生长在绍兴,年轻时赴日本东京留学,归国后又随民国教育部迁入北京,由于鲁迅有两个国家三段不同地域的生活经历,他对照相的所见所闻要比一般人多一些,加之他用社会学的视角观察照相,所论的照相具有相当高度。尽管文章是透过照相揭示社会深层问题,但谈论的照相部分,仍丰富了中国摄影的内容。

  • 标签: 《论照相之类》 鲁迅论 日本东京 生活经历 深层问题 社会学
  • 简介:我8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大我12岁的大姐俞芬带着我和小妹俞藻一起到北京读书0到北京后,我们3个住在北京砖塔胡同61号。

  • 标签: 邻居 鲁迅 北京 去世 母亲
  • 简介:我看《鲁迅文集》,我也在绿色的台灯下写作。第二天,我的眼睛肿了。封面上有鲁迅的像,是那个平头长衫,最为人熟知的一张。非常沉默,非常苍老。却单单觉得他的一双眼睛比起他的脸来更要苍老。

  • 标签: 高中 作文 语文教学 《鲁迅的眼睛》 龙飞
  • 简介:<正>"到了!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了周家新台门。新台门坐北朝南,砖瓦结构,共分六进,

  • 标签: 石板路 砖瓦结构 粉墙黛瓦 少年时代 周家 百草园
  • 简介:鲁迅这一生,与当官也沾了一点边的,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始在南京临时政府,进而到北京北洋政府,担任教育部部员。1912年8月21日,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任命32名教育部佥事,据专家考证,相当于今天的正处长,其中就有周树人、许寿裳。

  • 标签: 鲁迅 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 教育部 袁世凯
  • 简介:1933年的鲁迅是积极入世的.他已经53岁,距告别人世还有三年时间,然而,就在这知天命的中老年阶段开始的时候,这位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的生存却陷入比从前更加激烈的斗争状态。

  • 标签: 鲁迅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老年 知天命 旗手
  • 简介:你倔强直立的短发挺立着荆棘般的锋芒你深沉睿智的亮眸跳跃着电火般的灵光你潇洒飘动的长袍鼓荡着飓风般的力度你柔软飞扬的毛笔引爆了核弹般的能量你的八字胡须隐藏着丛生的幽默你的圆口布鞋踏平过陡立的风浪你的骨头里积淀了最多的钙质你的血液里澎湃着最烫的热望你很低很低却铸造成高大的人格你很瘦很瘦却酝酿出肥美的思想通缉令

  • 标签: 遥鲁迅
  • 简介:游览鲁迅的家乡是一次人文气息极浓的旅行。古朴厚重的绍兴小城挤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暖洋洋的太阳洒落在拥挤的人群中,使这座久负盛名的江南小城显得格外的艳丽和热闹。

  • 标签: 鲁迅故居 人文气息 中国 浙江 绍兴市 建筑风格
  • 简介:鲁迅谈杜甫鲁迅认为,杜甫的诗好,文章不行。杜甫的律诗,后人还可以模拟。古体的内容深厚,风力高昂,是不许人模拟的。他的《北征》就远在韩愈的《南山》之上。韩愈用力学他,差得远。(据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鲁迅谈杜甫...

  • 标签: 鲁迅 古典文学 杜甫 《北征》 人模拟 韩愈
  • 简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 标签: 先生 鲁迅 回忆
  • 简介: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翻译家。尽管他在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八年春主持中央工作时,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尽管他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和意义的评价,有些过低的倾向,但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建立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

  • 标签: 瞿秋白鲁迅
  • 简介:我这一代人几乎早就形成了思维定势:鲁迅与胡适二人是截然对立的两极,一个是革命的巨人,一个是反革命的腐尸;一个是毛泽东的精神知己,一个是蒋中正的上宾;一个是战斗的旗帜,一个是旧政权的殉葬品;一个是至死一个也不饶恕的硬骨头,一个是假仁假义的假道学;一个是学了还要学,愧了还要愧,保卫了还要保卫的无比高大的巨人,一个是批了还要批,禁了还要禁的反动分子。因此孙郁的立论就很令人感兴趣。他的书的副题是“影响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两位智者”,此书的惊人之处不在于讲了二人的分歧,而在于展示了这两位代表人物的相通相似的一面,这一面就是五四精神,两人都是五四精神的体现者。当然,作者还是更赞扬鲁迅的,这样,他的论著的出版也就还并不骇世疾俗。这本书的出版至少说明我们已经可以从容地多角度地讨论一些文化人物文化现象了,可以说一点与众不同的见解了,这至少增加了阅读趣味吧。至于更深入的问题,则还需要更深入的讨论。《鲁迅与胡适》@王蒙

  • 标签: 鲁迅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