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蛛网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3ug组(A组)、舒芬太尼5ug组(B组)、舒芬太尼7ug(C组)。行脊椎L2-3腰硬联合穿刺,鞘内注射相应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置管,接硬膜外镇痛(PCEA)泵。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VAS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起效时间A<B<C,A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B和C组差,P<0.05,有统计学意义。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瘙痒,其发生率为20%-40%不等,并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综合评价,产妇蛛网注射舒芬太尼联合PCEA分娩镇痛剂量以5.0ug左右更佳。

  • 标签: 无痛分娩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蛛网出血患者40例,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结果:40例蛛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出血的病因、治疗措施。方法我科收治40例自发性蛛网出血患者,均为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无死亡。结论自发性蛛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治疗采取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再出血等综合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治疗
  • 简介:蛛网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蛛网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1].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为探讨影响原发性蛛网出血预后的因素,本研究对我院261例原发性蛛网出血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期待能给今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减少蛛网出血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 标签: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分析 脑卒中 血管破裂 临床症状 病例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动脉瘤性蛛网出血的老年患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后发生癫痫的原因及机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所收治蛛网出血患者6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蛛网出血患者中实施早期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癫痫的发病率,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介入治疗 癫痫 发病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普钠在蛛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00例蛛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两组患者均以头颅CT检查确诊,并且患者意识清楚,能进行语言交流,GCS评分均为8~12分。结果实验组血压头痛恶心指数≤五指的有42例,占比84%,≥五指的只有8例,占比16%;对照组血压头痛恶心指数≤五指的有16例,占比32%,≥五指的有34例,占比达到了68%。实验组睡眠时间多于6小时的有45例,占比90%,少于6小时的只有5例,占比10%;对照组睡眠时间多于6小时的有30例,占比60%,少于6小时的多达20例,占比高达40%。结论实施硝普钠控制血压能够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患者的疼痛,应用前景极为乐观。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硝普钠 用药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146例蛛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84例,好转46例,死亡16例。护理过程中,未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蛛网出血,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再出血率及预防并发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蛛网出血(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自发性)两大类.自发性蛛网出血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约占卒中的10%~15%[1].而再出血是影响SAH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达60%~100%[2].过早活动、便秘、尿潴留、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是再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出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蛛网出血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或癫痫样发作症状,多数患者合并有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冠心病等症状;治愈57例(57.0%),好转21例(21.0%),转院3例(3.0%),死亡19例(19.0%)。结论蛛网出血患者多出现剧烈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表现,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再出血、脑梗、合并感染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脑血管痉挛
  • 简介:目的在兔蛛网出血(SAH)模型上,尝试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血管造影,监测椎基动脉脑血管痉挛(CVS)的新方法.方法兔枕大池一次性注血,同时行逆行颈总动脉插管椎基动脉造影及开骨窗TCD监测.结果逆行性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注血前后血管直径差异明显(P<0.05),平均血流速度注血后明显增快,但中、重度痉挛之间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一侧颈总动脉逆行插管椎基动脉造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采取开骨窗以提高TCD超声频率的方法,可获得兔基底动脉稳定的频谱图并易于重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出血的护理.方法本文总结了对多例自发性蛛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采取有效治疗,预防再出血是必不可少的.结论自发性蛛网出血是一种起病突然、病情危重、表现复杂的疾病,做好出血期护理对预防再出血、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愈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AH 观察效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蛛网出血患者病情的急诊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治愈51例,好转12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加强对蛛网出血患者的急诊治疗和护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情 观察 护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