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滕州庄里西村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一批铜器,经查出自—座已被破坏的西周墓葬。同时,该墓南侧暴露墓葬6座,滕州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7有铭文器6件,与滕国家族墓地有着重要关系。此次发掘为研究滕国史及西周封建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庄里西 西周墓 滕国史
  • 简介:本文对郑州市洼刘遗址发掘的一座西周贵族墓及墓中出土的"举父丁"鼎进行了探讨,结合管国的历史状况,对"举父丁"鼎的年代与"举"族进行了分析,推断该墓主人为商代遗民,可能是舌族的成员,且与"举"族有密切联系,这对研究"举"族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西周时期 洼刘遗址“ 举父丁”鼎 管国 舌族“ 举”族
  • 简介:撰写研究述评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音乐学界的研究述评现状堪忧,其中既有学术水平的问题,也有学风的问题。文章秉承"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术精神,对西周甬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作了详细述评。由此可知,关于西周甬钟考古类型学的研究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不断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尤以《先秦乐钟之研究》一书为代表,该书不仅甬钟型式的标记规范,且分型分式的逻辑严密而清晰,堪称西周甬钟类型学分析的成功范式。在诸多论文和著作中,普遍采用的是邹衡先生首创的器物型式的语言范式,即用汉字标示"类",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型",小写英文字母标示"亚型",大写罗马数字标示"式",但也存在着其他个性化的类型学标示。不过文章以为,考古学是个大学科,如果能够采用考古界通用的语言范式,相信对于学术交流肯定大有裨益。

  • 标签: 西周甬钟 考古类型学 述评
  • 简介:伴随着"制礼作乐"的过程,周人的修辞技能和文体意识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周代重要政治制度之一策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书面形式的"策命"代替了口头形式的"命",促成了具有清晰文体特征的策命文书的形成。这种专门应用于特定策命典礼场合的政治性文书使灵活易变的口头文体固定化,由于经常性地撰制和发布,逐渐形成了形式严谨、体制固定、内容明确、词语古奥、语言高度雅化和程式化、风格庄严肃穆的文体特征,《周书》诸诰便是在这种策命文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形成的。这种"命体"的策命文书体现了原初形态"书"篇的文体模式,决定了《尚书》诰命篇章的文体特征,对后世众多散文文体,尤其是官方应用性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尚书 策命制度 文体
  • 简介:1998年12月7日,一位串乡修理雨伞的工人带来一块铜质饼块,询问我这是何物?我即反问此物从何而来?他言道:是在乡下给一农户修伞,该户在屋后山坡植树挖坑时所得,修好伞后以此铜块作价抵我修理费用。是何物?我也不知也就没有

  • 标签: 西周 称量货币 铜饼 青阳县
  • 简介:摘要: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源远流长,廉政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额执政基石。本文以西周廉政文化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对象,从西周廉政思想内涵与法制建设出发,进而研究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现代价值,使中国古代优秀廉政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启示。

  • 标签: 西周廉政思想 思想内涵 法治建设 当代价值
  • 简介:五行色彩是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土的文物和齐桓公的故事,说明中国的传统色彩是"阴阳五行理论"的一部分,具有科学意义,同时遵循"贵、贱、尊、卑"的古典秩序。用五行色彩的理论,可以解决现代人难懂的古代问题,同时,笔者尝试用《易经》中的理论,大胆解释了"墨色"的定名等问题,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标签: 齐文化 五行色彩 “五运六气” 意象观
  • 简介:摘要电力调度工作是电力企业的重要部分,其安全风险控制对于电网的正常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对电力调度运行工作高度重视,并不断提高调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其工作责任心。电力企业在调度工作中要对调度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且对风险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对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调度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硬件方面、人为操作方面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对调度安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应对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电力调度 安全风险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安全风险的管控是一个企业的最基本职责之一。机电安装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旦在施工中出现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将可能直接引发各种安全事故,阻碍机电设备安装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员安全。为此,必须对机电安装施工安全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本文就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展开探讨。

  • 标签: 机电安装 工程施工 安全风险
  • 简介:关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和刘向《新序·节士》所载屈原事迹,前人以为内容多相互矛盾,因而皆不足以取信。其实,二者虽详略不同,言辞稍异,但内容并无大的矛盾,完全可以相互补充。经过仔细条辩二者的内容,可以认为,屈原因上官大夫谗害被怀王所黜以后,事实上是流亡到齐国。因他取道汉北而去,在汉北又徘徊暂留,写了一些去国怀乡的诗篇,因而才带来后人理解上的纷争。

  • 标签: 怀王 上官大夫 汉北 自疏 令尹 史迁
  • 简介:西周是我国音乐教育显著发展的时期。本文对西周的官设音乐教育形态作了概述,说明了西周的官设音乐教育主要为礼乐教育,包括设于王都及其郊的"国学"以及设于地方的"乡学";官设音乐教育中的学子皆为贵族子嗣,极少数有庶民参与其中。《礼记》所言"礼不下庶人",可见西周之官乐亦"不下庶人"。

  • 标签: 西周 音乐教育 官乐 贵族
  • 简介:2009年,在淅川下寨遗址发掘出一批灰坑。这批灰坑分布相对集中,时代为西周中期至晚期,出土遗物具有早期楚文化的特征,属于“过风楼类型”。

  • 标签: 淅川 下寨遗址 西周中晚期
  • 简介:继陕西梁带村、山西黎侯墓地等新出毕氏有铭器后,清华简《耆夜》、《祭公》有“毕公高”、“毕桓”,为研究西周毕氏提供了新材料。本文从简本《耆夜》、《祭公》切入,结合金文等其他西周文献,综合研究西周毕氏:以《耆夜》为导线,辨析毕公高的史事及其相关金文;考辨简本《祭公》的“毕桓”与其他毕氏,证明西周中期毕氏很兴盛,未出现中衰;讨论毕氏的分支楷氏与楷国;综合排列毕氏世系谱,毕、楷两支皆延续到西周晚期,所谓“其后绝封”疑是国人暴动至厉宣之间的政治斗争所致。

  • 标签: 毕公高 毕桓毕伯鼎 楷侯宰
  • 简介:山西大河口出土的西周螺钿漆器因糟朽严重无法达到宣传展示要求,需要将文物原件进行复制以达到宣传展示效果。螺钿的复制工序从选材取料开始,通过构图、切割、打磨、镶嵌,最后完成螺钿复制工序。

  • 标签: 西周 螺钿 复制
  • 简介:“中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这一名称一形成,其含义就在不断地演变、扩大。本文认为,“中国”这一名称在先秦的发展演变与西周成王“分析建藩”这一政治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也与华夏民族意识的形成紧密相联。

  • 标签: 中国 含义演变 西周政治体制 分封建藩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组成的琉璃河考古队,曾在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出许多漆器,漆器胎质虽已腐朽,但仍不失为重要发现。漆器出土时,该队队长殷玮璋同志提出必须将其彻底清剥、妥善保存,并交与笔者进行复原。措施提得非常及时,如此将使距今三千年上下的西周漆器得以再显原貌,重现光辉。墓地发掘情况见《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后称《简报》)。

  • 标签: 漆器 复原研究 复原图 西周 旋转体 出土
  • 简介:大盂鼎是我国西周康王时期铸造的一座青铜火鼎,与司母戊鼎、虢季子白盘、大克鼎并称为商周四大国宝铜器。大盂鼎高100厘米,重133.5公斤,腹内壁铸铭文291个字。记载着周王向贵族盂讲述周立国的经验和商灭亡的教训,并赏给盂1709个奴隶和许多物品的一一段经历,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这件铜器于清道光初年在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出土。最先为当地一个豪绅所有。后几经转手,到了一个叫潘祖荫的清代官员手上。

  • 标签: 大盂鼎 大克鼎 普通邮资明信片 面值
  • 简介:西安博物院收藏有一批西周青铜器,它们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前辈文物工作者征集的。这是一批珍贵的文物,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难得的资料。现选9件介绍如下。西周早期蚕纹方鼎——通高23厘米,口长18.3厘米,宽14.5厘米。

  • 标签: 西周青铜器 西安市 博物院 收藏 青铜鼎 20世纪70年代
  • 简介:拜读了《天津集邮》2001年第4期潘勇的《历经磨难的西周大盂鼎和大克鼎》一文后颇受启发,但文中提到“大盂鼎是我国西周康王时期铸造的一座青铜大鼎,与司母戊鼎、虢季子白盘、大克鼎并称为商周四大国宝铜器”。这一提法似有不妥,特作补遗。

  • 标签: 集邮 中国 西周 时期 补遗 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