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部感染合并不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期间接收肺部感染合并不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均实施解痉、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60例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相应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60例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肺部感染合并不张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案,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强化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肺部感染 肺不张 纤维支气管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的探讨了在手术室,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方法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因各种疾病需要手术患者共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并对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每组各31例患者。比较两组在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并对其感染率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高综合护理的干预,有利于降低感染率,同时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值得在医院的手术科室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肺内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ICU早期康复方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入住本院ICU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ICU早期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分别为(8.15±1.26)d、(10.26±2.1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42±2.18)d、(14.25±3.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aO2、PaO2/FiO2分别为(60.41±5.26)kPa、(296.34±7.52)mmHg(1 mmHg=0.133 k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4.23±3.21)kPa、(275.26±8.95)mmHg,PaCO2为(13.26±4.92)kPa,显著低于对照组(19.26±5.26)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早期康复方案用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改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重症肺炎 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阻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60例,应用双色球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 30例,观察组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一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6.7%,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 1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还有 1例患者出现头晕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7%。而对于观察组来说,并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在治疗老年慢阻合并肺部抗感染的过程中起到了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老年慢阻肺 肺部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2019年这段期间内我院收治的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8例,将之随机分组,共2组一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为观察组(29例);一组仅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早(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阻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采用盐酸氨溴索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慢阻肺 肺部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盐酸氨溴索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老年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2018年10月-2020年3月,共计6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本次实验采取编号分组方式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奇数编号,实验组患者均为偶数编号。通过常规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手段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间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方面有着较大幅度的缩减,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老年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盐酸氨溴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康复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老年患者 慢阻肺 肺部感染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并发症的认识,提高治愈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对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点进行分析。结果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神经系统改变16例(30%),并发血液系统改变6例(12%),并发循环系统改变10例(19%),并发泌尿系统改变8例(15%),并发过敏性紫癜12例(23%)。结论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肝、脑、肾及平滑肌等多种组织间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引起靶器官病变而出现MP感染外表现,必须加强认识。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外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外器官损害临床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8月到2016年3月的85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者,合并外器官损害者为观察组,未合并合并外器官损害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43例,对照组患儿42例,分类统计分析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外器官损害情况,同时观察患儿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外器官损害中,肝功能损害占比最高(67.445),显著高于血液系统损害(13.95%),心肌损害(4.65%),皮肤损害(2.33%),泌尿系统损害(11.63%)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血液系统损害,观察组患儿病症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等外器官损害发生率较高,因而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这类患儿的外器官损害情况,避免患儿病情加重。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肺外器官损害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42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6例MP感染中,72例有外并发症,发生率16.9%,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合并症,少数以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4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住院肺部真菌感染标本中对菌株进行培养鉴定,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40株病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多,占77.5%,曲菌占15.5%。广谱抗生素、脏器功能不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和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然而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肺部CT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部感染,早期抗真菌治疗预后较好,需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曲霉菌感染例数逐年有增多。控制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针对 慢阻合并肺部感染的 患者应用 盐酸氨溴索 药物治疗的 效果 。方法:选取内科收治于 2017年 2月到 2019年 2月的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7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方法,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治疗加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方法,以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4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42% ,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应用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合并肺部感染 ,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指的推广使用 。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保护刷法(FBPSB)与痰培养法的两种采样方法,在感染致病菌检出率,防污染性能的差异。方法对30例感染患者,每一例都先后用两种取样方法采集标本。结果总阳性率66.6%,FBPSB63.3%,痰培养法30.0%。两种采样方法结果显示在需氧菌检出率(P<0.05),真菌检出率(P<0.01)和防污染性能(P<0.05)等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FBPS法致病菌检出率高,防污染性能强,都明显优于痰培法。因此,有助于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肺感染 致病菌 细菌培养 采样方法 痰培养法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 方法:将 170 例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85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均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辅以药物盐酸氨溴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一周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为 96.47% ( 82/85 ),大于对照组的 74.12% ( 63/85 )。结论:对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药物盐酸氨溴索治疗,比常规治疗方式的效果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慢阻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8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的共有42例。结论及时诊断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才是治疗慢性阻塞性合并真菌感染的关键之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患有慢阻合并肺部感染 的患者 采用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式 ,并探讨其 在检查中 的应用 价值 。 方法: 选择我院 186 例自 201 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入住的 患有慢阻合并肺部感染 的患者来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 然后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式 。分析其 应用 效果。 结果: 对研究组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其应用效果的总有效率为 90.32% 。而患者在患病中的咳嗽消失的时间为( 1.22±0.34 )天,整体体温恢复所花费的时间为( 3.19±2.12 )天。研究组中所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情况 (P<0.05) 。 结论: 对患有 慢阻合并肺部感染 的患者 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方式的研究十分有意义,经过一定的治疗之后,发现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而且病人在较短的时间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体温温度,咳嗽也消失了,整体的恢复情况大大提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 盐酸氨溴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的6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治愈38例;治疗有效,病情好转16例;死亡6例。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多发生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绝大部分病例在症状、体征和X线胸片或胸部CT表现无特异性,且患者以感染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年老以及严重并发生是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盐酸氨溴索对于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到2021年5月的66例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并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将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命名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予以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服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来比较何种药物对慢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优越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将两组患者之间的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拗汤治疗感染后咳嗽(PIC)风寒恋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IC风寒恋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三拗汤治疗,2组均治疗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患者日、夜间咳嗽积分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三拗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能有效改善PIC风寒恋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感染后咳嗽 风寒恋肺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方甲氧那明 三拗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慢阻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8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的共有42例。结论:及时诊断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才是治疗慢性阻塞性合并真菌感染的关键之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