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无人机RCS小,速度慢,特别是蜂群刚刚形成的初期,无人机之间的距离近,探测系统对群目标的分辨存在严峻挑战。本文以山鹑为典型研究对象,探究其作战过程中的编队情况,通过对其精细化建模,采用Radbase软件对单体无人机和群体无人机RCS进行仿真,探究不同作战阶段下的RCS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单体无人机,蜂群无人机的RCS均值提升明显,且头部方向RCS提高较大。

  • 标签: 无人机 蜂群 RCS特性 无人机编队
  • 简介:摘要目的对L-J质控图前20次数据的二种质控方法作比较。方法用临时L-J质控图和即刻法对HIV抗体质控物检测,比较何种方法更适用于基层实验室。结果用临时L-J质控图易导致假失控,即刻法能满足基层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结论对于基层实验室用即刻法比L-J质控图法对L-J质控图的前20次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更为恰当。

  • 标签: 质量控制 HIV
  • 简介:泰顺县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对种质资源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林木种质保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分析了泰顺县林木种质保育工作现状和林木种质资源流失严重、资源家底不清、缺乏规划与扶持政策保障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以增强保护与管理意识、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数据库建设、保护珍贵优良树种种源等林木种质保育工作的对策。

  • 标签: 林木种质资源 保护对策 泰顺县
  • 简介:裂球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份春甘蓝和8份秋甘蓝不同耐裂性材料的田间裂球方式、裂球率、裂球程度的比较,综合最大裂口层数、裂口面积的表现,建立了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甘蓝个体裂球分级标准。根据春甘蓝叶球成熟后5天、秋甘蓝叶球成熟后15天的裂球指数将甘蓝种质群体的耐裂球性分为极耐裂球、耐裂球、中耐裂球、易裂球、极易裂球5级。对59份春、秋甘蓝种质进行耐裂球性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极耐裂甘蓝种质资源。同时,对甘蓝室内成熟叶球浸泡法评价耐裂球性进行了初探,首次提出室内浸泡能够准确地鉴定甘蓝的耐裂球性,可用于选育耐裂球品种及生产实践。本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春、秋甘蓝耐裂球性的田间及室内鉴定方法与标准,筛选获得了不同甘蓝耐裂球种质,为甘蓝耐裂球性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异材料。

  • 标签: 结球甘蓝 耐裂球 鉴定方法 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对不同种质黄芩中3种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为遴选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黄芩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采用UV-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验证并综合评价不同种质黄芩的化学质量。结果: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其中13号黄芩种质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1号、7号黄芩种质黄芩苷、黄芩素与总黄酮含量均较高。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次试验中1号、7号、13号为优良种质,可以作为黄芩新品种选育对象。结论:采用改进后的HPLC法可较好地测定黄芩3种黄酮类成分,不同种质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模式识别法均遴选出了目标种质,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种质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 标签: 黄芩 黄酮类成分 主成分分析 灰色模式识别法
  • 简介: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166科519属823种。以突出区域药用植物特色、开展科研科普及利用研究为目的,以收集本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建立了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圃区划为:畲族民间药用植物园,保健药膳i森林野菜)植物园,水生及湿地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种苗繁育与产业示范园,珍稀药用植物观赏带。在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和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 标签: 天宝岩保护区 药用植物 种质 资源圃
  • 简介:摘要:应用AFLP分型技术,分析南川大树茶群体190个株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 强的11对引物组合分别扩增样品基因组DNA,共得到22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6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82.55%,反映了样品基因组DNA具有较高的多态性。190个样品得出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43-11.00,平均 Nei′s 基因多样性(H)为0.4000-0.9947,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1432-2.6388。应用POPGENE软件,计算得到190个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在 0.50~0.90之间,平均为 0.81。根据 UPGMA 法,将190个株系分成6大类群,绘制样品 AFLP 聚类树状图。本研究为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从分子水平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南川大树茶 AFLP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试验用SSR分子标记对60份宁夏粳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3对SSR引物表现多态性的有58对,共扩增出212条多态性条带,等位变异范围为2~9,平均每对引物3.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32~0.788,平均为0.403;高多态性位点主要发生在3号、6号和11号染色体上,而无多态性或低多态性位点主要发生在1号和10号染色体上;成对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幅为0.642~0.958,平均为0.790,单个供试材料的平均GS值变幅为0.710~0.816,平均为0.781,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约0.785处,供试材料可被分为11类,大部分材料被聚在一类中。

  • 标签: 粳稻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对156个朝天椒种质材料的形态特征、主要园艺性状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朝天椒种质材料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株型、果形、果色、果实着生特征、叶形、叶色、花型、花色、茎杆色等方面;主要园艺性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全生育期、苗期、花果期,株高、株幅、茎粗、始花节高、侧枝数、叶长、叶宽、果长、果宽、果肉厚、单株挂果数、单果重、单果种子数、种子千粒重等性状,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59%、6.32%、10.25%、15.31%、19.31%、13.44%、13.66%、55.52%、7.36%、15.01%、47.90%、37.93%、30.77%、61.34%、62.32%、34.11%、1.32%。.

  • 标签: 朝天椒 种质材料 园艺性状 差异性
  • 简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从事唐古特大黄的研究实践,对唐古特大黄的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导致资源危机的内外原因等进行剖析,为唐古特大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唐古特大黄 野生资源 保护对策
  • 简介: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回归系数法对6个家蚕斑纹限性种质资源的虫蛹率、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各经济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差异极显著,且相同的饲养环境下各品种间的各经济性状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系品种1193和日系品种1275因强健性好且综合性状稳定,可作为强健性品种培育的亲本素材。

  • 标签: 家蚕 斑纹限性 种质资源 稳定性
  • 简介:为了揭示云南薏苡种质资源多样性,发掘薏苡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收集的65个薏苡种质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云南薏苡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栽培种的分枝数和分蘖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达到57.4%和47.5%,野生种百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60.4%。应用主成分分析将云南薏苡13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5.67%,以叶片宽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9%。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65份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6.21水平上聚为5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叶片较短型、株高较高叶片较长型以及3个特殊型。

  • 标签: 云南薏苡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利用SCAR引物862对288份黄瓜自交系进行黑斑病抗性检测,结果有52份资源抗病。通过对56份资源与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相比较,二者的符合率达94.44%;对76份田间表现感病的材料进行标记检测,4份材料具有抗病带,符合率达94.74%。在育种应用中,可先通过标记初步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黄瓜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抗黑斑病资源的获得,为进行抗黑斑病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 标签: 黄瓜种质 黑斑病 抗性 SCAR
  • 简介:浙江柿树资源丰富,但品种或类型混杂,为探究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6条随机引物,对7个柿树类型40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共得到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8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76%。类型间遗传多样性(Dst)为0.7604,远高于类型内个体间遗传多样性(Hs=0.0603),各类型分化系数(Gst)为0.7604,基因流(Nm)为0.1576。根据各类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各类型内遗传结构比较一致,而不同类型间分化较为严重,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有一定的的基因交流。今后应收集更全面的柿树种质资源,为资源保存及良种培育打下基础。

  • 标签: 柿树 遗传资源 多样性 RAPD
  • 简介:分子标记作为一种可以准确快速获得遗传信息的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农学、医学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对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存措施的制定,燕麦资源新基因的挖掘和种质创新及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燕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 简介:对40份初选萝卜种质分别接种Xcc8004和XccBJ两个菌株,进行黑腐病苗期抗性鉴定,对其中8份代表性萝卜种质肉质根切片接种Xcc8004进行抗性鉴定和27份萝卜种质幼苗接种8个效应物基因进行过敏反应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萝卜种质苗期对黑腐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高抗Xcc8004的材料3份、抗病1份、中抗4份,高抗XccBJ的材料1份、抗病2份、中抗5份。萝卜苗期对Xcc8004和XccBJ的抗病性极显著相关,幼苗和肉质根对Xcc8004的抗病性极显著相关。筛选出17份对不同效应物表现过敏反应的萝卜种质。对效应物XC_0241表现过敏反应的种质数最多,对XC_0542和XC_0541表现过敏反应的种质数次之。不同抗源对不同效应物的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稳定可靠抗病资源的获得为萝卜抗病育种和抗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 标签: 萝卜 黑腐病 苗期 肉质根 抗源 效应物
  • 简介: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13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9条和93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分别扩增出6.1条和6.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2%和86%。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31~0.99和0.33~0.99,ISSR(平均GS值0.68)检测多态性效果高于RAPD(平均GS值0.73)。利用UPGMA法基于RAPD与ISSR混合聚类,将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分为3类,类群的划分与果实形状明显相关:第Ⅰ类群包括15份种质,为扁圆形、卵圆形、圆球形或圆筒状的早熟或晚熟果实;第Ⅱ类群包括11份种质,为汤匙形、梨形、扁球形或皇冠形的早中熟果实;第Ⅲ类群包括2份种质,为葫芦形的晚熟果实。

  • 标签: 观赏南瓜及葫芦 RAPD I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西双版纳境内自然分布竹类资源19属60种,天然竹林面积14317hm2,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5.92%。最为丰富的竹类资源在西双版纳的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竹类资源的种类、分布、人工栽培与利用以及迁地保护等方面研究,在1981年建立了一个面积为8hm2竹类资源迁地保护区。到目前为止,已从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收集保存竹类资源27属211种,现已有11种竹开花结果,用其种子繁殖育苗并栽培在同一区内,长势较好。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竹类资源的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状况的研究,旨在引起人们对西双版纳竹类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护的重视。图1表2参7。更多还原

  • 标签: 西双版纳 竹类资源 利用 迁地保护
  • 简介:为分析我国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晒烟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本研究利用25对SSR标记对33份晒烟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4.31个,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0028,预期杂合度(He)平均值为0.603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1389,Nei’s多样性指数(H)为0.5693,33份晒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性系数0.345处,可将供试烟草资源分为两个类群。同时,利用25对引物构建了33个晒烟品种的指纹图谱,为晒烟品种鉴定体系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可为我国晒烟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优异基因的挖掘、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晒烟 种质资源 简单序列重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