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取代吡唑酰基异硫氰酸酯与杂环胺,磺酰胺反应,得到了加成产物取代吡唑酰基硫脲或关环产物吡唑并[4,5-e][1,3]噻嗪,取代吡唑酰基硫脲化合物在三乙胺作用下也关环成吡唑并[4,5-e][1,3]噻嗪,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并对此加成,环化反应结果和机理进行了讨论,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 标签: 吡唑酰基硫脲 噻嗪 加成 环化 生物活性 [1 3]噻嗪衍生物
  • 简介:摘要:微生物采油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改善油藏性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微生物采油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一些有利于提高油藏渗透率、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甲烷、乙醇、有机酸、表面活性剂等。微生物采油的优点是成本低、效果持久、环境友好,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微生物的筛选、培养和注入,以及油藏的温度、压力、盐度和酸碱度等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等。因此,寻找一种能够适应不同油藏条件,同时具有高表面活性、高乳化性和高生物相容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关键。本文旨在介绍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标签: 脂肽生物 表面活性剂 微生物采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含硅涂层镁合金体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根据材料和培养液的不同分为硅涂层镁合金组(A组)、裸镁合金组(B组)、医用钛合金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P)、矿化结节及成骨相关基因检测评价。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扫描电镜下见硅涂层镁合金表面呈粗糙、多孔形态;材料浸提液培养后各组细胞轮廓清晰、形态良好。在培养的第5天,各组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A组(0.380)、B组(0.383)、C组(0.384)和D组(0.398),细胞毒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A组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粘附形态良好。细胞培养10 d,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A组细胞的矿化程度最高,A值为0.307,明显高于B、C、D组的0.237、0.105和0.114(t=5.538、16.032、15.330,P<0.01)。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提示A组的ALP、骨钙蛋白和Ⅰ型胶原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15、6.425和6.679,明显高于B组(2.150、3.516、5.264,t=32.297、21.965、14.167,P<0.01),C组(1.043、1.025、1.063,t=51.461、40.774、56.222,P<0.01)和D组(1.162、1.004、1.005,t=49.400、40.933、56.799,P<0.01)。结论含硅涂层镁合金材料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利于细胞的生长、黏附、增殖和分化。

  • 标签: 硅涂层 镁合金 生物活性
  • 简介:为了更好地研究牙龈卟啉菌(Prophyromonasgingivalis,Pg)表面蛋白(Surface-associatedproteins,SAP)的生物活性,实验用SAP体外刺激小鼠颅骨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a2+和IL-6的含量.同时,采用ELISA和MTT法分别测定SAP免疫小鼠的抗体效价和诱导的脾细胞转化程度.结果显示:一方面SAP是体外诱导骨吸收和前炎性因子合成的介质;另一方面SAP免疫的小鼠产生了抗SAP特异性抗体和脾细胞特异增生反应.这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SAP诱导了实验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 标签: 牙龈卟啉菌 表面蛋白 生物活性 免疫原性 PgSAP 分离
  • 简介:目的:对鱼腥草中生物碱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所得生物碱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缺碳金线吊乌龟二酮B(1)、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2)、cepharadioneB(3)、马兜铃内酰胺BⅡ(4)、马兜铃内酰胺AⅡ(5)、三白草内酰胺(6)、胡椒内酰胺A(7)、Splendidine(8)、马兜铃内酰胺FⅡ(9)。抗血小板聚集实验表明,化合物1,2,4~7,9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1,2,4,7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6,7,9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鱼腥草 生物碱 抗血小板聚集
  • 简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六口不同养殖水平的池塘沉积的淤泥的研究表明:亩净产500公斤左右的混养池塘淤泥的年沉积厚度约为10~15厘米,每立方米淤泥湿重1040公斤,其含水量为76.3%。沉积的淤泥大部分来源于投放的而未被鱼类彻底利用的肥饲料。但是,起源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淤泥,也可占池塘淤泥总量的24~36%。

  • 标签: 池塘淤泥 理化性质 饲料 投放 鱼类 微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VIP、CBM、PubMed、WebofScience和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1l期),同时检索Google学术搜索进行补充,查找有关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12月。}i12位研究者独立根据纳人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283例患者(试验组140例、对照组1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含钾牙膏比较,在第4周时,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缓解受试者对冷气和空气敏感效果均更好[SMD=-1.60,95%CI(-2.14,-1.05).P=0.01;SMD=-1.12,95%(-1.64,-0.60),P=0.0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治疗牙本质敏感效果比临床已证实抗敏感有效的牙膏更佳。但因纳入研究数最卡¨质量限制,且样本量较小,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予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NovaMin牙膏 牙本质敏感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牛奶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奶制品经酶消化后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肽,人乳和以牛奶为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都是生物活性肽的潜在来源。分析婴幼儿奶源中生物活性肽的形成及其功能,重点讨论具有营养价值的生物活性肽来源,即人乳和以牛奶为原料的配方奶粉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此外,评价体外或体内消化对生物活性肽的释放和利用度的影响。人乳和婴儿配方奶粉的代谢作用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片段及其生物利用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以牛奶为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肽组分能够促进健康,所以牛乳蛋白肽对人乳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 标签: 生物活性 婴幼儿配方奶粉 人奶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试验研究生物活性预混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生物活性预混料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断奶30-50d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料重比(F/G)显著降低(P〈O.05);C3bR、IC花环率在第20天显著增加(P〈0.05),其中C3bR花环率在第10天时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增殖率在第10天、第20天分别为显著、极显著升高(P〈0.05、P《0.01);免疫器官脾脏指数在第10天、第20天显著增高(P〈0.05);血液红细胞在第10天、第20天,白细胞在第20天时显著增高(P〈0.05);血清IgG在第10天、第20天,IL-2在第10天,IgA、IFN-γ在第20天时显著升高(P〈0.05);猪瘟抗体水平在二免后15d显著增高(P〈0.05)。添加生物活性预混料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力。

  • 标签: 生物活性预混料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本文研究了灵芝深层发酵条件下富集钙的培养方法和生成多糖蛋白生物活性钙的最佳条件.发现培养基中低浓度的钙对灵芝生长和多糖蛋白生物活性钙合成有促进作用.红灵芝在深层发酵中,添加0.2%的硝酸钙和氨基酸钙,生物富集钙的能力最强,对提高多糖蛋白生物活性钙效果明显.

  • 标签: 灵芝 深层发酵 富集钙 多糖蛋白生物活性钙 制备
  • 简介:摘要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原理、生物再生机理以及形成方法、间歇期保存方法和微生物泄漏控制措施。认为今后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活性炭的生物再生机理,建立污染物去除的吸附、解吸、生物降解、传质等过程的数学模型,活性炭自身的材质、孔径分布、表面性状以及吸附能力对生物膜的形成、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生物膜厚度的控制措施等。

  • 标签: 生物活性炭 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 简介:目前有关造血的基因重组的细胞因子不断出现,如EPO、TPO、G-CSF、SCF及多种白介素等等。如何评价这些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基中对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本文就常用的几种体外培养体系及方法作一探讨,以提供检测基因重组细胞因子活性的有效方法。①培养体系的选择,大致分为二大类:琼脂培养法主要用于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甲基纤维素法,用于CFU-E、BFU-E、

  • 标签: 生物活性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方法 放射医学研究所 基因重组 医学科学院
  • 简介:采用磷酸浸渍葵花籽壳在350~850℃的炭化温度下制备生物活性炭并用自制的生物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硝基苯.通过对磷酸浸渍比、磷酸浓度、炭化温度、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结果的影响等因素的研究,得到在磷酸浸渍比为2:1、磷酸浓度为50%、炭化温度为650℃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1494.883m2·g﹣1;在吸附时间110min、吸附温度为20℃、溶液PH为7的条件下其对水溶液中的硝基苯有最佳吸附效果.硝基苯的吸附去除率可达到95.82%、吸附量达到47.91mg·g﹣1.

  • 标签: 改性 葵花籽壳 活性炭 比表面积 硝基苯吸附
  • 简介: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酸钙粉体经成型,在1300℃下常压烧结,制备出高纯度的硅酸钙陶瓷,并且对其在体外的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及细胞生长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在1300℃下烧结制得的硅酸钙陶瓷主晶相为β型硅酸钙(β-CS),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4d后,其表面可见类骨羟基磷灰石生成,28d后生成大量羟基磷灰石,证明其可诱导类骨羟基磷灰石生成。经细胞实验可知,硅酸钙无细胞毒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生长的作用。

  • 标签: 硅酸钙 生物活性 细胞毒性 细胞贴壁
  • 简介:目的:金莲花由于其清热解毒作用在中药及蒙药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药物,金莲花已经引起了生药学家、药理学家、天然药物学家、营养学家等的广泛兴趣。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发展较快,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有效成分的归属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金莲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十年有关金莲花的研究报道,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 标签: 金莲花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25种奥硝唑衍生物体外抗厌氧菌活性。方法使用奥硝唑敏感菌消化链球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25种奥硝唑衍生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奥硝唑标准品对消化链球菌标准菌株作为对照。结论通过25种奥硝唑衍生物的体外抗厌氧菌活性测定,筛选出5种抗菌效果相对优良的化合物,分别是MIC值为0.50μg/ml的S2LA-01、S2LA-02、S2LA-24和MIC值为0.25μg/ml的S2LA-06、S2LA-07。可通过进一步研究从五种化合物中筛选出更加优良的抗厌氧菌药物。

  • 标签: 厌氧菌 微量液体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MIC)
  • 简介:本研究比较了来自中国、芬兰、俄罗斯的3个沙棘亚种中一系列亲水性与亲脂性的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组成.在3个亚种中,中国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其值为9g/L果汁,其他两种为1~2g/L果汁.新鲜果实中黄酮的含量在700mg/kg~2000mg/kg之间.各亚种中各种黄酮单体的比例也有变化.中国沙棘中木聚素含量(290~600ug/100g)要高于海滨沙棘(130~370ug/100g).3种沙棘中,蒙古沙棘的油脂含量最高(种子中是12%,新鲜果实中为6%).蒙古沙棘果实中棕榈油酸的含量最高.中国沙棘新鲜果实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最高,但是在种子中的情况就正好相反.在3个沙棘亚种中,种子与新鲜果实的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含量分别在1200~1800mg/kg和250~300mg/kg之间.即使是在果实成熟以后,采收时间也会对某些活性物质有重要影响.在1998年8月末到9月底之间,海滨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沙棘果实中类黄酮总量在9月底达到了顶峰.

  • 标签: 果实成熟 中国沙棘 亚种 种子 含量 生物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