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蒋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7-07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23年第7期
  • 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7
  • 简介: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上古生界的主要储层,为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源。为深入了解上古生界的特征,从鄂尔多斯盆地内选取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描述特征,明确的分布规律,为天然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气藏特征
  • 简介:本文利用低磁场核磁共振仪测试了四个区块不同渗透率煤样的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谱,给出了渗透率、孔隙度和可动流体百分数等测试参数,并分析了泥浆滤液对煤样的伤害程度。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所测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实验室常规所测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一致,两者的相关性很好。测出的典型煤样的T2弛豫时间谱大都以双峰型为主,两谱峰间连续性差,前峰表征的流体处于束缚状态,主要反映煤层的微孔隙特征;后峰表征的流体处于可动状态,主要反映煤层的裂缝(割理)特征。

  • 标签: 煤层气 核磁共振 渗透率 实验
  • 简介:火山岩已成为中国石油重要的天然勘探和开发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火山岩特征,用小岩心和全直径岩心对火山岩岩石进行了大量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火山岩岩样应力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的小岩心和全直径岩心,其渗透率都随有效压力的升高而下降;与小岩心相比,全直径岩心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幅度要大。裂缝或孔洞的发育程度和含水饱和度对火山岩岩心的应力敏感性有较大的影响:裂缝越发育,应力敏感性越强;含水岩样的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增大而降低的幅度要大于干燥的岩样。图6表2参6

  • 标签: 火山岩气藏 应力敏感性 含水饱和度 裂缝 实验
  • 简介:本文从建立川东志留系泥质岩压实模型入手,通过对源岩压实过程中孔隙度变化的分析,深入讨论了烃类初次运移的动力及方式,结合志留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和石炭系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和均一温度分布频率,研究了烃类初次运移的时间、相态及数量.通过对海西期-燕山早期川东古构造发展、流体热演化特征和储层沥青分布,进一步研究了烃类二次运移和聚集.

  • 标签: 石炭系 油气演化 注入量 油气运移 油气圈闭 川东
  • 简介:致密砂岩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本文从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近年来致密砂岩储层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异常压力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成岩流体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影响是这类储层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致密砂岩 低渗透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储层研究
  • 简介:通过对白杨河矿区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煤层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的研究,煤层资源主要分布在八道湾组下段(J1b1)的39、41和42号煤层。39、41和42号煤层全区分布稳定,厚度大、含气量高,煤层分别控制了一定的储量规模,试采资料也已证实了39、41和42号煤层具有较好的产能潜力。39、41和42号煤层为3个相对独立的煤层。39、41和42号煤层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其含水性弱、渗透性差,封盖条件较好。

  • 标签: 煤层气藏 含煤地层 八道湾组 白杨河矿区
  • 简介:工程是石油工程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为使课程教学进一步适应和服务于学生未来工作需求,加强理论知识与现场天然开发实践的联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探讨工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课堂知识与气田现场的联系,对课程知识进行了延展,并以案例库形式针对开发热点问题设置了8个教学专题。在教学方法上,加强了作业和学生自学、调研环节,课堂教学逐步转向提问讨论式的研究型教学,考试内容提升了阐述题形式,注重理解和知识运用问题的考察。

  • 标签: 气藏工程 知识体系 现场案例 考试改革
  • 简介:针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侏罗系蓬莱镇组JP2低渗砂岩开发中后期存在的问题,在对藏进行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剩余的分布特征。在对藏进行局部加密井调整、老井挖潜、未动用储量开发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分布进行开发调整方案研究,最终预测提高气采收率3.44%。

  • 标签: 低渗砂岩气藏 精细描述 剩余可采储量 提高采收率
  • 简介:本文介绍了几项先进的新技术,用于大型致密气田,可高效率且高成本效益地、筛选潜力比较大的、重新增产处理目标井。天然技术研究院(GTI)前身是天然研究院(GRI)。它对三项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产量统计法、虚拟智能法和标准曲线法。这些技术从仅用少量数据的、相对简单的研究发展为需要综合数据的、全方位工程研究。GTI的初步研究成果表明,美国落基山脉、中部和南得克萨斯地区的致密砂岩增储的潜力相当大。这些技术曾在三个地区进行了测试,每种技术都基于不同的标准选出了不同的目标井。而本次研究表明,每种筛选方法似乎都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这三个测试点是:格林河盆地弗兰蒂尔(Frontier)组,皮森斯(PICEANCE)盆地威廉姆斯福克(WilliamsFork)组东得克萨斯卡顿瓦利砂岩。本次研究认为,若按单井进行评价,在三个地区重新增产处理的九口井中,只有六口井的增产处理是经济有效的。但这九口井增产处理后,增储量达29亿立方英尺,平均成本0.26美元/千英尺3,即使把重新增产处理失败的井考虑在内,这个项目也非常成功。而对于那些增产处理成功的井,增储的成本只有0.10—0.20美元/千英尺3。

  • 标签: 增产处理 筛选方法 致密气藏 致密砂岩气藏 标准曲线法 成本效益
  • 简介:通过分析孔滩气田茅口组的地质特征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裂缝圈闭系统的划分新观点。同时根据各裂缝圈闭系统的静、动态资料,分析了每个裂缝圈闭系统的地层水存储模式,认为该存在4个裂缝圈闭系统,其中孔6井区裂缝圈闭系统为底部地层水存储模式,孔9井区裂缝圈闭系统为边部地层水存储模式,孔24井区和孔27井区裂缝圈闭系统为物性差异局部封存水存储模式。分析孔滩气田茅口组水侵特征,为的整体治水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水侵 有水气藏 裂缝圈闭系统 地层水存储模式 孔滩气田
  • 简介:水力封堵型煤层藏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是最常见的煤层边界,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总结受水力影响煤层富集地区的规律,丰富地质学理论。文章对国内外各类型水力封堵型煤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和岩性特征,将水力封堵型煤层分为两类六型,即构造类:单斜型水力封堵煤层、向斜型水力封堵煤层、断层型水力封堵煤层,以及复合类:水力封堵-物性型煤层、水力封堵-岩性型煤层和水力封堵-断层型煤层

  • 标签: 煤层气藏 水力封堵 类型 地质意义
  • 简介:摘要:水平井高强度体积压裂改造及配套工艺技术,有控制储量高、渗流面积大、导流能力强的特点,是目前高含水致密实现效益开发、提高采收率有效手段。笔者作为一名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与实际工作,针对致密砂岩的水平井生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未来的油气田开发工作带来更多的帮助。

  • 标签: 油田开发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 技术研究
  • 简介:莺-琼盆地天然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迄今为止,除在该区浅层和中深层发现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煤型)为主的天然外,也发现了一些生物及生物-低成熟过渡带气气,且均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其勘探前景广阔.

  • 标签: 莺-琼盆地 生物气 低成熟气 资源潜力 天然气勘探前景
  • 简介: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显示出了良好的天然勘探潜力,但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测井响应特征较为复杂,直接影响了其勘探开发效果。为了寻找须二段天然有利聚集区,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成要素,即生、储、盖、运、圈、保的自身条件及其匹配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并对有利含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且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上覆的须三段泥岩为其有效区域盖层;具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及良好的保存条件;研究区总体位于有利的构造-沉积相带,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决定储层质量的关键,裂缝是决定储层产能的重要条件。对须二段有利含区的预测研究可为其下一步天然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类似藏有利含区预测的研究。

  • 标签: 气藏特征 有利含气区 成岩作用 须二段 蓬莱地区
  • 简介:页岩是清洁高效的非常规能源,也是湖北省潜在优势矿产。湖北省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多、分布广,页岩资源潜力巨大,但是页岩层系形成时间跨度大、类型多,不同层系页岩前景存在较大差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页岩气成条件复杂,既影响页岩开发潜力,又增加了页岩勘探开发难度。近几年来,本省页岩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勘探开发同步展开,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储量落实、产能建设上尚未取得真正突破,产业发展面临资源、技术、政策、效益等方面挑战:页岩可采资源尚未落实,页岩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页岩勘探开发投资信心不足,页岩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综合全局,要使湖北省页岩产业破茧成蝶,亟需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加快实现储量落实、产能建设的战略突破。

  • 标签: 页岩气 勘探开发 储量 政策措施
  • 简介: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个地层-岩性油藏成功勘探的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性圈闭(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主元富集”成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的地层岩性油藏成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等发现了4个3000万~5000万t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 标签: 地层-岩性油藏 勘探 巴音都兰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吉尔嘎朗图凹陷 赛汉塔拉凹陷
  • 简介:摘 要: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控于多种因素,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利的沉积微相(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有利的岩相(细砂岩、含砾砂岩和砾状砂岩)、相对较浅的埋藏深度、成岩演化过程中多元流体的溶蚀作用、早期油气充注是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性等参数对断裂带沙河街组砂砾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依据参数大小和优劣程度共分为三类储层。通过系统对比不同扇体岩性、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成岩特征等的差异,明确了有利的勘探目标。

  • 标签: 断裂带 砂砾岩体 层序沉积 主控因素 成因机制
  • 简介: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岩性油气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油气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性油气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性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性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性油气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三级层序 岩性油气藏 Jabung区块 南苏门答腊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