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女性子宫癌的发病特点、相关发病因素及其合理治疗探讨子宫癌的临床发病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子宫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痊愈42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诊断及时发现子宫癌,并根据临床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期限。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预后相关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统计学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9月收治子宫癌患者197例临床、病理资料,探究预后相关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宫颈附件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均与子宫癌预后密切相关;且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是子宫癌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子宫癌预后与多种高危因素相关;临床应当根据病人病情差异,系统评价预后相关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子宫内膜癌预后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间质肉瘤(ESS)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5例子宫间质肉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针对MRI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子宫间质肉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线样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类似于正常子宫肌。结论子宫间质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率。

  • 标签: 肉瘤,子宫内膜间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子宫癌各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2例子宫癌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4例,鳞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FIGO分期Ia期3例,Ib期8例,Ic期4例,II期4例,III期1例,IV期2例。结果子宫癌MRI表现为以下特点⑴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地增大;⑵22例均可见宫腔内无强化的均匀水样低密度影;⑶4例腔内可见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7例可见半球形软组织突起;9例子宫壁肌层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2例子宫壁肌层基本一致增厚;增强后乳头状或息肉样、半球形软组织突起与子宫壁肌层均匀一致强化;⑷I期中2例MRI诊断为Ⅱ期,1例II期MRI诊断为I期,Ⅲ期和Ⅳ期MRI均诊断正确。结论子宫癌MRI表现多样化,结合临床多能确诊。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息肉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49例子宫息肉患者与57例非子宫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子宫息肉患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肥胖、子宫肌瘤、子宫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是子宫息肉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为子宫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肌瘤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国内子宫炎诊断及治疗的常用方法。通过对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分析,以期为子宫炎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子宫息肉是生育期和围绝经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和误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宫腔镜技术的应用,其检出率增高,相关原因及诊疗也在不断的探索中,现对子宫息肉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易患因素 发病原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子宫增生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阴道超声对于绝经前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影像学工具,优点在于无创,无痛,无并发症,对于子宫癌的诊断比盲目诊刮更敏感。对于子宫厚度≥5mm的阳性病例需要进一步行宫腔造影超声检查子宫厚度,通过影像学来显示需要进一步组织学诊断的可疑病例。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PR、C-erbB-2、p53、Ki-67表达情况及子宫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脉管瘤栓、组织学分类、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以及发病年龄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子宫癌和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别分析两组ER、PR、C-erbB-2、p53、Ki-67表达情况及子宫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脉管瘤栓、组织学分类、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以及发病年龄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60岁、病理晚期、特殊病理类型、II型子宫癌、手术、肌层浸润深度>1/2、附件转移、有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患者的预后较差。CA.125≥35.00U/m1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偏低。PR、ER阴性,以及p53过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PR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PR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子宫癌的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基因)的共同作用所致。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ER PR C-erbB-2 p53 Ki-6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1例子营内膜癌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护理过程中采取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注重疾病护理的同时,充分运用支持、疏导、保证、暗示等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使其解除心理障碍,不仅勇敢地接受了手术,并且能正确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完成了预定的多次化疗计划。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整体护理 手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与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的36名患者,给予术后护理与观察。结果积极的术后护理与观察是子宫癌手术治疗预后的积极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进一步加强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与病情观察。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手术分期 临床表现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