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常用措施,术后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意义重大。科学、规范实施相关各项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继发性感染及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降低阑尾切除手术后的感染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对于手术切口的保护,根据临床体征,选择手术切口部位,同时均不使用电刀,以防止电流灼热致脂肪细胞破坏。结果530例阑尾炎患者中20例切口红肿,治疗后Ⅰ期愈合;阑尾穿孔腹膜炎42例,6例切口红肿硬结,治疗后4例Ⅰ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结论使用电刀导致切缘两侧组织的变性坏死和血管闭塞,对组织损伤较大,同时大脂肪细胞破坏,不失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大大增加了切口感染率,阑尾切除应尽可能不用电刀为好。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其影响因素包括了医院环境、住院时间、手术状况、抗生素等等。为了解我科切口感染状况,筛查分析出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对我科2009年8月~2010年9月手术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56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40例,感染率为7.07%,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结论引发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 简介: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腹部手术之一。一般医务人员认为其手术小,操作简单,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阑尾炎病变本身系感染性疾病,一旦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尤其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我们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显著地降低了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切口感染 坏疽性阑尾炎 病人 体会 常见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为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行剖宫产手术的896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96例剖宫产产妇术后3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57%;患者的年龄、BMI指数、夏季产妇、合并糖尿病、4人病房等因素与切口感染有着极大的相关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类型,胎盘早破,切口大小等因素也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有着极大的相关性(P〈0.05);围手术期是否进行预防性用药、是否用抗菌药物对切口进行冲洗以及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也与腹部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的,对于提高孕妇对感染的自身认识、加强产前指导、围手术期及术后积极用药预防、术前控制产妇血糖以及身体指数等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医患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病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总结普外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导致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方法主要对在2018年2月之后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的临床信息,提取其中的135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并且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症状对患者进行分组,135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缺口感染的患者共63例,为研究组,其余的1287例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对比与统计,并进一步的利用单因素分析的方式进行统计,确定导致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35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缺口感染的患者共63例,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67%。在对导致患者发生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基本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数据对比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导致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基本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针对这部分影响因素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治疗,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6年1—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6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关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探讨门诊换药室患者伤口发生感染的原因,在对门诊换药室感染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对患者进行换药时采取有效适合的干预,避免换药室内患者伤口感染,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换药室 感染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骨科无菌手术病患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10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无菌手术病患,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1例病患出现切口感染,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原因,并采取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病患切口发生感染原因主要与手术地点、接台手术、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和手术类型密切相关,对出现切口感染的病患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21例发生切口感染的骨科手术病患实施有效全面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不但能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加手术的成功率,还能促进病患早日痊愈,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 手术室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总结脊柱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护理。[方法]对14例脊柱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病人进行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确保其干洁固定,注意监测病人体温及肌张力,重视病人伤口疼痛的主诉及心理支持,早期发现切口感染,清创术后正确实施伤口冲洗护理,保证引流通畅。[结果]病人感染均得到控制,症状在4个月后完全消失。[结论]加强脊柱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切口感染 脊柱手术 I流 户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方法在本院选取2007年1月到2017年1月近三年时间内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资料50例,并将其划分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者实施处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含手术时间不准确、手术的时机不恰当、手术切口方式不正确、患者基础疾病及年龄影响,以及患者身体素质不良。针对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急性科学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几率,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病症恢复的效率。结论总结本次研究细节能够发现,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性预防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身体恢复的效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阑尾 手术切口 感染因素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患者在手术后切口感染事件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护理方案。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3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进行统计调查,纳入其中 6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产妇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 30 例)和非感染组( 30 例)。在完成资料录入后,对所有患者的各项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切口感染造成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相较于感染组来说,非感染组患者出现的意识障碍、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侵入操作、器械消毒未彻底 世界明显更低,同时感染组中患者的死亡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对于剖宫产手术 并发切口感染 的患者来说,其危险因素主要包含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意识障碍、等因素;对患者进行有效的 手术室 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普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原因进行探究,然后提出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术后患者的伤口感染率。根据选取的2019-2020年普外科200例手术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伤口感染的15例患者中,由于手术器械准备和操作过程的问题、患者自身年龄和慢性疾病、术前服用抗生素与否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伤口感染 因素探析
  • 简介:目的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及裂开原因进行研究,探讨切口感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选择剖宫产、顺产的产妇12681例进行研究,将顺产妇、剖产妇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与实验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顺产妇的年龄、体重、胎膜早破及羊水污染、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检查次数、术中出血量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实验组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87%,感染例数为67例;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4.611.4)g/L、(78.715.1)min、(244.617.4)ml,相比于实验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血红蛋白水平(115.113.3)g/L、手术时间(58.23.4)min、术中出血量(125.313.3)m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对剖宫产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感染,通过术前评估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改善产妇贫血情况,减少手术时间、组织损伤,提高临床医师无菌操作意识,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控制,使得剖宫产手术效果更佳。

  • 标签: 切口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其中感染组的60例患者均存在术后切口感染症状,而对照组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对其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感染组患者的术后口径、手术耗时、留医时间、失血总量等参数均高于对照组,感染组多为60岁以上的患者,实施手术的季节主要在夏季,而且体质数据高于对照组。此外感染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确诊,然后采取有效的手术方法,尽可能缩短术后口径、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切口感染 诱发因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全身性危险因素、局部因素、手术操作及外源性感染等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封闭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体会。方法对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人,采用切口局部封闭注射消炎合剂,防止切口感染裂开。结果16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8%,效果良好。结论积极采用消炎合剂局部封闭治疗切口感染效果显著,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局部封闭治疗 切口感染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