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1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在本院就诊的312例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视为参照组,为入选患者均实施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比较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参照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51.9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99.3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可检出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校1例青霉素过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及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及其过敏症状,给予地塞米松、扑尔敏等抗生素治疗。结果临床诊断为“静滴青霉素引发静脉炎伴变态反应”。结论青霉素按严格规定使用是防治青霉素过敏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青霉素 静脉炎 变态反应
  • 简介:青藏块体东北部2003年最新GPS复测揭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本区水平运动变形较前变异显著,以甘青块体西部出现的与NE向挤压背景相反的张性运动变形为主要标志,且区域总体应变幅度增大.结合地震有序活动分析认为:本区目前的水平运动变形态势,与8.1级大震及随后青藏块体中西部发育的NE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在较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的压应变,使得青藏块体北部区域NE向推挤的应力场失衡(西侧的区域应力场强度衰减、东侧的应力场增强)密切相关;因而青藏块体北部大区域应力场趋于平衡过程将有利于块体东北边缘应力应变加速积累和破裂错动.

  • 标签: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部 水平形变态势 地震有序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分析主要的过敏原种类。方法采用德国AlIergyscreen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208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常见的过敏原检测,并计算阳性百分比。结果208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总IgE阳性率为45.3%,常见过敏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户尘螨26.5%,点青霉15.3%,牛奶7.4%,屋尘6.2%,矮豚草4.2%,羊肉2.9%,蟑螂2.4%,栎花粉2.4%,腰果2.3%,鸡蛋白2.3%,牛肉2.2%,狗毛2.1%,蟹1.7%,桑树1.5%,虾1.4%,猫毛1.2%,芒果1.0%。结论在常州地区,最主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食入性为牛奶,且患者血清中总IgE明显升高。

  • 标签: 过敏原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简介:肾损害是变态反应性紫癜的严重表现之一,并提示其预后不良,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肾损害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30例变态反应性紫癜患儿检测尿ALb、lgG、β2-MG及血β2-MG的含量以期早期发现肾损害。1临床资料选我科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紫癜的住院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岁8例,6~10岁20例,11~14岁2例。临床表现:皮疹30例,血管神经性水肿关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紫癜 肾损害 早期诊断 放免法 变态反应性疾病 肾功能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成为当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上海人口、房地产等经济社会数据分析可知,当前上海人口、居住等社会空间正呈现剧烈的演变态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未来社会空间将呈现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城市社会空间两极化、城乡结合部居住形态多元化、城市社会结构重构、城市“双城”现象凸显、弱势群体居住边缘化、城乡二元结构空间显现、城市部分社区老龄化等演变趋势。大城市社会空间演变将带来类似西方城市居住隔离、空间剥夺、阶层矛盾、公共空间漠视等负效应。在“和谐社会”等治国理念下,反思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提出城市规划公共利益职能归位、加强房地产投资的引导与控制、推进市民利益维护机制建设、推进“以人为本”的混合型和谐社区建设、制定合理的人口容量战略、制定合理的人口分布战略等新型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大城市 社会空间 演变态势 治理 上海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CTHHG)对小鼠光变态反应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有一组为模型对照组,五组为用药组,另设正常动物为空白对照组。以氯丙嗪为光敏剂,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光变态反应模型。灌胃采用0.2mL/10g,1次/d,直至光激发当天,共13d。并于激发后48h,通过测定小鼠耳部的肿胀厚度差、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来判断各组药物抗光变态反应的效果。结果CTHHG对于激发前后的左耳厚度差、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几个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THHG对激发前后左耳厚度差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激发后左右耳厚度差及重量差的影响,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激发后小鼠耳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高剂量组P〈0.01,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CTHHG对光变态反应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 标签: 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 光变态反应 药效学
  • 简介:目的:观察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并与口服息斯敏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较口服息斯敏效果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无痛苦,见效快,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直流电导入转移因子疗法 疗效观察 息斯敏 治疗
  • 简介:摘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临床各家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随证加减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收到了良好疗效,现将近年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 标签:
  • 简介:患儿,男,4岁。因“咳嗽1周,发热2d”就诊,胸片示“支气管炎”。在门诊输液治疗,以苯唑西林、头孢噻肟钠抗感染。前3d患儿输液后无不适,体温于输液d2恢复正常,咳嗽仍明显。d4用药同前,另加用维生素K15mg+5%GS50mL静脉输注。患儿在输注维生素K1组液体约5min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明显呼吸困难、烦躁、面色紫绀等症状。查体:患儿明显呼吸困难、烦躁、紫绀,

  • 标签: 维生素K1 静脉输注 变态反应性休克 小儿 输液治疗 呼吸困难
  • 简介:慢性创伤患者常患治疗相关的接触性过敏反应。作者对1999-2004年间德国Essen医科大学皮肤科治疗过的慢性创伤患者的皮肤斑贴试验结果进行研究。总计105例慢性创伤患者接受斑贴试验。检测到其中68例对至少1种物质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有秘鲁香脂、布洛芬L-101、芳香混合物、羊毛蜡醇和松香。还有4例患者对创口敷料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作者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当前慢性创伤患者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的致敏谱,也提示了一旦出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征象,注意伤口敷料成分及进行斑贴试验的重要性。

  • 标签: 接触性过敏反应 创伤患者 慢性 变态反应 皮肤斑贴试验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缇解一复发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呆用大鼠脊髓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一次性注入SD大鼠双足垫和尾部,1周后半剂量注射进行一次加强.诱导大鼠发生EAE;观察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监牢兰染色观察脱髓鞘情况j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症状,HE染色小脑及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监牢兰染色未见髓鞘脱失;模型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90%以上,HE染色可见小脑白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监牢兰染色发现有大片髓鞘脱落。结论:用SD大鼠脊髓髓鞘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利混合乳剂可诱导同种SD大鼠发生缓解一复发型EAE。

  • 标签: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动物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隔姜灸神阙穴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一针刺疗法,观察组行隔姜灸神阙穴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采用哮喘控制评分(ACT)、过敏性鼻炎评分、肺功能改善有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CT高于对照组,过敏性鼻炎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7.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神阙穴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治疗总有效率高,且可以有效控制哮喘和鼻炎症状,改善肺功能。

  • 标签: 隔姜灸神阙穴 针刺治疗 变态反应性鼻炎 哮喘 疗效
  • 简介:在词源学和哲学的视角下,文章首先分析和引证了"gemein"为什么会是"下流的""无耻的",阐述了没有个性和下流无耻的关系。文章力图借助词源学的方法揭示出,杰出就是意味着对起规范作用的边界进行挑战和游戏;而真正的天才总是可能冒着被时代误解的风险。

  • 标签: gemein 下流 变态 天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中的变态反应指标监测及其临床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取100名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人接受传统治疗,50人接受脱敏治疗。使用皮肤划痕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评估过敏原的敏感性,并记录病程、症状发作频率等基本信息。同时,监测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结果: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程、症状发作频率均明显改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皮肤划痕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中,脱敏治疗组患者的过敏原敏感性得到明显降低。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脱敏治疗组的IL-4、IL-5、IL-13和IgE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01)。结论:脱敏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变态反应指标,改善病程和症状发作频率。同时,脱敏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过敏原敏感性并减少白细胞介素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升高。因此,脱敏治疗在过敏性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脱敏治疗 变态反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中的变态反应指标监测及其临床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取100名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人接受传统治疗,50人接受脱敏治疗。使用皮肤划痕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评估过敏原的敏感性,并记录病程、症状发作频率等基本信息。同时,监测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结果: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程、症状发作频率均明显改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皮肤划痕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中,脱敏治疗组患者的过敏原敏感性得到明显降低。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脱敏治疗组的IL-4、IL-5、IL-13和IgE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01)。结论:脱敏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变态反应指标,改善病程和症状发作频率。同时,脱敏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过敏原敏感性并减少白细胞介素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升高。因此,脱敏治疗在过敏性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脱敏治疗 变态反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确诊的21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HRCT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HRCT影像表现。结果21例患者中,以咳嗽咳痰以及喘闷为主要临床症状,其次为发热、咯血等;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5例。ABPA在HRCT上表现中心型支气管扩张18例,其中单纯支气管扩张10例、伴有低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9例、伴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6例;11例可见斑片状实变浸润影;2例可见肿块影;3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6例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ABPA的HRCT影像诊断困难,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伴有高密度黏液栓形成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ABPA影像诊断的可靠依据,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 标签: 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 高密度黏液栓 计算机体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