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Toric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因其高度安全性及可预测性已成为白内障术中矫正散光的首选方式。角膜散光包括角膜前表面散光(ACA)和角膜后表面散光(PCA)。既往多根据ACA估测角膜散光,会导致一些顺规散光眼的过矫及逆规散光眼的欠矫。PCA对总角膜散光(TCA)的影响不可忽视。IOL Master、Lenstar 900在角膜曲率测量方面有高度预测性与可重复性。可直接测量全角膜曲率的设备理论上更准确。模拟角膜曲率(SimK)散光与TCA一致性良好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Barrett Toric公式搭配IOL Master或Lenstar的SimK;两者一致性差的情况下的选择仍有争议。若PCA≥0.8 D,推荐使用实测的PCA。目前,眼科医生应根据不同设备的测量结果,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做到个性化选择及搭配,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术后的残余散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37-442)

  • 标签: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Toric计算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与单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2例(102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焦点组,40例(66只眼),植入SN6AD1阶梯渐进性衍射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单焦点组,22例(36只眼),植入SN60WF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视力及视觉质量。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均显著优于单焦点组(t=9.302,11.886,11.494;P均<0.05);单焦点组客观视觉质量参数目标散射指数显著低于多焦点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Strehl比值、9%对比度下的视力均显著高于多焦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渐进性多焦点IOL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裸眼近视力,而非球面单焦点IOL在术后视觉质量方面表现出较早的稳定性及更好的优越性。

  • 标签: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力 晶状体,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Oculentis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状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高度近视白内障8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临床试验组40例(60眼),进行超声乳化Oculentis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状植入术;对照组40例(60眼),同一时期进行超声乳化博士伦单焦点人工晶状(M160)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裸眼远视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2,P=0.450),中视力及近视力均优于对照组(t=1.806,P=0.033;t=1.673,P=0.045)。眼的屈光状态: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0.221,P=0.034)。术后并发症:试验组0例,对照组1例后囊浑浊。结论行Oculentis区域折射多焦人工晶状植入术可为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提供良好的裸眼远中近视力。

  • 标签: 白内障,近视,高度 晶状体,人工,折射,多焦,Oculentis,区域 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行白内障手术者70例(79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植入Oculentis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34例(37只眼)为观察组,同一时期植入Rayner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36例(42只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早期视力、屈光状态、离焦曲线、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阅读戴镜率和术后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3,P>0.05),裸眼近视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7.454,P<0.05)。术后眼的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5,P>0.05)。观察组离焦曲线有2个波峰,且较对照组下降平缓。总高阶像差、彗差和三叶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读戴镜率:对照组为100%(42/42),观察组为2.70%(1/37)。术后满意度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 -3.309,P<0.05)。结论Oculentis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可获得较好的远、近视力,可以改善视觉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行连续视程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连续视程IOL植入术的56例(56只眼)白内障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65±9)岁。根据患者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分为低散光组(<0.75 D,28例)和高散光组(0.75~1.50 D,28例)。记录2个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距离(5 m)、中距离(80 cm)、近距离(40 cm)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以及离焦曲线、快速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及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得分等数据并比较。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低散光组与高散光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距离视力[M(Q1,Q3)]分别为0.05(-0.06,0.10)、0.08(0.00,0.22),裸眼中距离视力分别为0.11(0.00,0.20)、0.14(0.10,0.21),裸眼近距离视力分别为0.28(0.20,0.32)、0.26(0.20,0.30),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7(0.05,0.30)、0.14(0.04,0.22),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散光组与高散光组患者术后离焦曲线显示,附加球镜度数从+1.00至-4.00 D,以0.50 D为间隔的各处视力2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散光组与高散光组患者在暗视状态的低、中、高频下的快速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28、0.77±0.3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在4.0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总像差分别为0.59±0.18、0.74±0.51,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0±0.13、0.37±0.25,全眼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及球差2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的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总得分、近视力得分及远视力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行连续视程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度数为0.75~1.50 D与<0.75 D的视觉质量相当。

  • 标签: 白内障 晶体,人工 晶体植入,眼内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散光 视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toric IOL)植入术后水下轴位调整轴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谱瑞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白内障6例(6眼)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乳化toric IOL植入术,术后出现轴位旋转。术后2~4周进行无黏弹剂辅助的水下轴位调整术。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7~1.0者5眼(83.3%)。轴位调整术前散光残留1.00~1.50 D,术后3个月减少至0.5 D以下。轴位调整术术前IOL轴位与目标轴位相差:11°~15°者4眼,15°以上者2眼;轴位调整术后IOL轴位与目标轴位相差均在5°以下。结论白内障术后行无黏弹剂辅助的toric IOL水下轴位调整术,切口小,无需分离原切口,无黏弹剂的副作用。

  • 标签: 晶状体,人工,散光矫正型(toric IOL) 调整术,轴位,水下 效果
  • 简介: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仍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1]。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616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手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Akreos MI60人工晶状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8月白内障65例(65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植入博士伦Akreos MI60人工晶状;B组植入博士伦Akreos Adapt普通人工晶状。利用双通道客观分析系统(OQAS)分析术后3个月客观视网膜成像质量指标。结果两组之间术前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A组视力(BCVA, LogMAR)为0.02±0.09,优于B组的0.07±0.12(t=1.952,P=0.005);术后散光A组为(0.83±0.19)D,优于B组的(1.19±0.28)D(t=6.137,P<0.001)。A组客观散射指数为1.79±0.95,优于B组的2.80±1.87(t=2.803,P=0.006);A组斯特尔比值优于B组(t=2.248,P=0.034)。结论博士伦Akreos MI60人工晶状植入后视功能指标优于普通人工晶状植入者。

  • 标签: 晶状体,人工,Akreos MI60 分析,质量,视觉,客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联合改良袢人工晶状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9例(45眼),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5眼)植入5-Fu修饰的改良悬吊式PMMA人工晶状;对照组1(15眼)植入改良型悬吊式PMMA人工晶状;对照组2(15眼)植入普通的PMMA人工晶状。术后随访6m观察患者术眼角膜、眼压及晶状后囊膜混浊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术前、术后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m实验组与两对照组均未发现有后囊膜混浊现象出现;随访3m实验组未出现后囊膜混浊,对照组1中有1例后囊膜晶状上皮细胞薄团;随访6m实验组未发现有后囊膜混浊出现,对照组1有1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对照组2中有4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明显偏低,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5-Fu联合改良袢人工晶状能有效抑制晶状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55例(6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6眼占39.08%,术后3天复查裸眼视力≥0.5者419眼占63.97%。655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患者手术期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白内障超声乳化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卫生宣教,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做好术眼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术中配合,术后正确使用滴眼液及做好自我护理指导。结果260例患者中,术后一周单眼视力恢复在0.6以上233人,占89.6%,单眼视力恢复在0.3~0.6有27人,占10.4%.结论术前做好术眼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做好术眼护理以及对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有助于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的患者8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手术,对比两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大于0.5的占57.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大于0.5的占25.58%,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高度近视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7种不同公式计算高度近视者行白内障手术所需人工晶状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三科一组高度近视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68例(9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采用下述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的屈光度,术后根据术眼实际屈光状态分别计算各个公式的误差并进行比较。结果眼轴为26.00~27.99 mm者应用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的屈光度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为28.00~29.99 mm者,应用SRK/T公式的人工晶状屈光度误差小于SRK Ⅱ公式(P=0.014)。眼轴为30.00 mm及以上者,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小,其次是Haigis及SRK/T公式,SRK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结论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对高度近视者白内障,尤其是眼轴30.00 mm及以上者屈光度的预测最准确,Haigis及SRK/T公式次之。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者,高度 晶状体,人工 公式,计算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ICL)治疗高度近视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86例(172眼)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个别患者术后出现眼压高,所有患者无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ICL围手术期专科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近视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边缘形状的人工晶状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的50例患者(65只眼),其中直角边缘组31只眼,弧形边缘组34只眼,对比两组的眼压变化情况以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结果:直角边缘组的眼压降低更明显,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更低,与弧形边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边缘形状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植入术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摘除折叠型人工晶状移植手术,共有眼睛(50只)作为实验组,25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共有眼睛(50只)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视力矫正情况、术前术后球镜度数及柱镜度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矫正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矫正率为98.00%,对照组矫正率为86.00%,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有所不同,其中,术前对比无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晶状切除术手术技巧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发白内障103例(10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59眼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穿刺口切除晶状后囊后,先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再用玻切头切除晶状;B组,对照组,44眼,不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直接用玻切头切除晶状,观察两组手术耗时及并发症。结果A组切除晶状耗时(5.68±1.20)min短于B组的(10.16±1.98)min(t=14.277,P<0.001);A组术中晶状前囊破裂者1眼(1.69%)少于B组的8眼(18.18%)(χ2=6.648,P=0.010)。结论晶状玻璃切除术中先行水分离再切除晶状手术耗时短,前囊破裂率低。

  • 标签: 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 水分离 手术技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