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的外科手术,它可以拯救重症病人的性命,气管切开的作用是针对咽喉堵塞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呼吸困难,使患者可以快速地吸收空气,从而缓解窒息,拯救病人的生命。在临床医学上,由于多种病因所致的呼吸系统损伤,急需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致使患者的呼吸系统得到很好的改善,以免造成感染。

  • 标签: 重症医学,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在颌面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颌面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切开,观察组进行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颌面肿瘤应用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切口更加美观、平整,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光索 辅助 微创气管切开术 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性肛瘘切开与肛瘘切开挂线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低位肛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一次性肛瘘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肛瘘切开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为(0.51±0.14)h,中出血量为(10.72±0.94)ml,术后住院时间为(3.78±0.34)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0.61±0.20)h,中出血量为(10.82±0.84)ml,术后住院时间为(5.18±0.57)d;两组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5例(11.9%),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分5例(11.9%),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尿潴留14例(33.3%),VAS评分>5分12例(28.6%),并发症发生率为61.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采用李氏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肛门功能,总分5~6分。结论一次性肛瘘切开与肛瘘切开挂线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差异不大,但一次性肛瘘切开治疗的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位肛瘘 一次性切开术 切开挂线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喉癌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气道湿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感染、进行全面监测等方面的管理。结果:17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喉癌术后呼吸道的综合护理。不仅避免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以促进其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喉癌 气管切开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关键性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对其开展护理措施,以此提高其康复效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上,气管损伤有1例,为2%;堵管困难1例,为2%;并发症发生率为4%,经过本院精心护理后,均取得比较不错的恢复效果。结论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在其康复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提高康复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护理措施就必须从加强病房管理、维护病房环境卫生、患者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的护理等几个方面是其护理的关键性,同时也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整体护理 病房管理 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普通外科工作中常常遇到地一个重要问题,对因病情需要作气管切开后地患者,应认真做好气管切开地护理。现根据我实习医院科室气管切开患者地护理的情况,术前准备,中配合,术后拔管等方面的体会与经验分类介绍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 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4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护理过程中1例发生肺部感染,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前列腺囊射精管切开治疗顽固性血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顽固性血精症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9±4.1)min,平均住院(1.6±0.3)d,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直肠损伤、尿失禁等并发症,且随访1-3个月,患者的血精症状均消失,治疗有效率为100%;同时,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顽固性血精症患者经前列腺囊射精管切开治疗,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射精管切开术 顽固性血精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头切开配合气囊扩张进行胆管取石的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2012年~2015年的120例患者,进行乳头切开加气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观察疗效。结果120例患者均取得很好疗效,无一例失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中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术前规则角膜散光为0.75~2.00 D且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9例(89眼)。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角膜散光轴位分为顺规散光组(90°±30°)、逆规散光组(180°±30°)及斜轴散光组(45°±15°、135°±15°)。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及弧形角膜切开使用Lensx平台。观察患者总体和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的变化及分布情况。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总体及各亚组术前、术后的散光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顺规散光组及逆规散光组的差异;散光变化的分析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结果:纳入的89例(89眼)患者中,顺规散光组38例,逆规散光组44例,斜轴散光组7例。所有患者角膜水平径为(11.48±0.57)mm,垂直径为(10.66±0.60)mm。患者总体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Z=8.01、-7.49,P<0.001)。总体术前角膜散光为(1.28±0.33)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0.67±0.37)D,散光矫正量为(0.61±0.33)D。顺规及逆规散光组角膜散光矫正量分别为(0.48±0.27)D、(0.74±0.34)D。总体及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后平坦轴角膜曲率均有明显升高,而陡峭轴角膜曲率则出现明显下降。矢量分析法显示总体散光矫正指数为0.63±0.30,平坦指数为0.58±0.30,成功指数为0.51±0.25,误差角为-1.83°±12.59°。逆规散光组矫正效果最佳,矫正指数为0.81±0.25,平坦指数为0.75±0.26,成功指数为0.40±0.24;顺规散光组次之,矫正指数为0.42±0.21,平坦指数为0.39±0.21,成功指数为0.63±0.21。结论:白内障中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同的弧形切口设计方式在逆规散光中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角膜直径可能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飞秒激光 弧形角膜切开 角膜直径
  • 简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皮质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造成手术操作困难,中截囊易发生悬韧带断裂、囊袋口放射状撕裂等并发症。笔者对37例过熟期白内障中采用改良信封式前囊切开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前囊切开术 白内障术 信封式 改良 晶状体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会阴正中切开与会阴侧切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60例头位阴道分娩的产妇中,行会阴正中切开30例(实验组)和会阴侧切30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后会阴切口肿胀、疼痛、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产后5d内,侧切组有明显肿胀和疼痛23例,正中切开组有明显肿块和疼痛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会阴侧切组I期愈合18例、Ⅱ期愈合7例、感染3例、裂开2例,正中切开组I期愈合28例、Ⅱ期愈合2例、无感染和裂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会阴正中切开比侧切痛苦,切口愈合快,有利于母乳喂养。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会阴正中切开与会阴侧切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会阴侧切,观察组行会阴正中切开,比较两组产妇中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I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裂开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天数为2d,显著少于对照组4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不是选择会阴正中切开及会阴侧切的关键因素,会阴正中切开具有中出血量少,患者创伤,术后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助产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期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与参照组均为3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中,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而言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气管切开在ICU重症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用时、切口长度、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较对照组16.00%低(P<0.05)。结论ICU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经皮气管切开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ICU 重症脑卒中 经皮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结果本组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6.4±1.5min,操作熟练者2~3min即可完成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拔管后切口愈合快。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是危重患者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患者痛苦,皮肤切口.无需缝合。无切口感染、皮下气肿、气管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危重症患者 临床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经皮气管切开在 ICU 重症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ICU 重症脑卒 中患者 100 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 50 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 ICU 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用时、切口长度、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 .00% 较对照组 1 6 .00% 低( P < 0.05 )。 结论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经皮气管切开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 ] ICU 重症脑卒中 经皮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