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乙酰谷酰胺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予乙酰谷酰胺静脉滴注,疗程4周,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第12周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lon,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评分。结果该组患者MMSE、ADL评分在第4周及第12周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结论静脉滴注乙酰谷酰胺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乙酰谷酰胺 血管性痴呆 疗效
  • 简介:组建了Bt和乙酰甲胺磷两类不同性质、不同LT50剂量母液配对的类群A和B(以下简称A群和B群),其配对母液LT50的大小,前者均为“乙酰甲胺磷〈Bt”,后者均为“乙酰甲胺磷〉Bt”。以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为试虫对两类群的系列体积混配组合逐一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按同一死亡率观察时段范围,计算每一LT-p线所涉及的梯形面积,并将该面积定义为药效,亦即药剂致死作用的时间动力强度;以该面积的大小作为量化指标,再引申出计算动力增强系数Ⅰ和Ⅱ,运用于试验结果的药效分析。同时与其他不同药效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在配对性质不同的类群A和B中,不同配对系列混配组合筛选出的“优良配比”数目不同。如A群有关配对的9个混配组合中,属于“优良配比”的一般仅在2个以下,而在B群内一般可达4~7个,表明B群的配对优于A群。②配对的优越性与母液间LT50值的合理搭配有关。如配对67.3/792.5和43.6/473.1,其LT50的差异明显较大,致使动力增强系数Ⅱ较小,仅为73.5和90.4;而LT50差异明显较小、或较适宜的配对80.57/90.36和23.76/45.31,其动力增强系数Ⅱ则较大,分别达110.3和101.8。

  • 标签: 苏云金杆菌(BT) 乙酰甲胺磷 母液配对 药效 时间动力强度 动力增强系数
  • 简介:在众多影响啤酒口味成熟的物质中,双乙酰是衡量啤酒成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一般淡色啤酒的双乙酰含量应控制在0.1mg/L以下;高档啤酒最好控制在0.05mg/L以下。双乙酰在啤酒中含量超过风味阈值时,会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馊饭味。

  • 标签: 啤酒 生产过程 双乙酰 含量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酰天麻素片对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208例失眠患者,分2组观察,实验组152例患者服用中药联合乙酰天麻素片100mg/次,3次/日,对照组56仅服用中药治疗,记录1月后患者失眠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中医治疗组PSQI量表评分低于西医对照组(P<0.05)。中药联合乙酰天麻素片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P<0.05)。结论服用中药并配合乙酰天麻素片服用中药配合乙酰天麻素片对于失眠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应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乙酰天麻素片 失眠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戊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戊型肝炎患者的97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51),对照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与TBi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戊型肝炎的治疗中,采用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还原性谷胱甘肽。

  • 标签: 戊型肝炎 还原性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胆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将687mg多烯磷脂酰胆碱溶入到250ml的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将1200mg的谷胱甘肽溶于250ml的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变化以及肝功能变化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之间的改善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之间肝功能改善对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显著进步19例,占63.3%,进步7例。占2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显著进步17例,占56.7%,进步8例,占26.7%,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性肝病 谷胱甘肽
  • 简介:选用磷脂酶D作为工具酶,在异辛烷、正丁醇和水构成的微乳体系中,进行了蛋黄磷脂酰胆碱的精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浓度为0.24g·mL^-1,卵磷脂与氯化胆碱质量比为7:1,加酶量为11.0mg·m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起始pH为4.0,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达84.5%。

  • 标签: 蛋黄磷脂酰胆碱 氯化胆碱 磷脂酶D 催化精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发烧的降温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诊的发烧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混悬液降温,而研究组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栓降温,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患儿体温,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83.3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明显更短,而退热持续时间则明显更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有少许轻微不良反应,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发烧降温采取对乙酰氨基酚栓处理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安全性高,起效快,持续时间久,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 发烧 降温 对乙酰氨基酚栓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碘作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通过超声辐射快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最佳合成条件为:原料比n(乙酸酐)∶n(水杨酸)∶n(碘)=100∶50∶1,超声功率300W,辐射时问15min,产率96.2%.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环境友好,节约能源,产率高.

  • 标签: 超声辐射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碘催化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之间接受治疗的小儿高热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萘普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内体温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一小时后体温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体温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高热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退烧效果更加明显,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栓 小儿高热 降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7年 4月 -2018年 8月之间接受治疗的小儿高热患者中随机选取 98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萘普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内体温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一小时后体温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体温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栓 小儿高热 降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证实HPSE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血管通透性改变,确定HPSE在HIE患者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通过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以院内心跳骤停后复苏成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12小时格拉斯哥(GCS)评分分3组。收集HPSE、颅内压等数据并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各组颅内压变化,明确脑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参与了心肺复苏后HIE的形成过程;2.证实HIE患者的HPSE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HIE的严重程度与患者预后成正向关系;4.HPSE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血管通透性改变。结论:HPSE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脑血管通透性参与。

  • 标签: 乙酰肝素酶,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
  • 简介:本文分别采用碘滴定法和邻苯二胺比色法测定发酵乳中的乙醛和双乙酰含量,试验显示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通过在鲜奶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性乙醛和双乙酰,经组织感官评价小组品尝和统计,结果显示乙醛能赋予酸奶清爽的芳香味,双乙酰能带来较重的奶油香味,两者可品尝到的最低阈值均为5mg/L,质量含量超过30mg/L时,会使酸奶产生不愉快的风味。当酸奶中乙醛和双乙酰质量含量比例为2.5:1时,酸奶香气最佳。

  • 标签: 乙醛 双乙酰 风味